社区工作规章制度

2022-12-08 12:58:0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工作规章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工作规章制度篇1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各尽其职。

3、根据抢救车管理要求对抢救物品进行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物品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客观、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物品以备事后查对。 及时记录抢救记录单,紧急情况下可于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社区工作规章制度篇2

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有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3、抢救器材和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

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5、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6、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 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即刻据实补开医嘱。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当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9、抢救结束后,做好登记和用品消毒工作。

社区工作规章制度篇3

一、生产例会制度

(一)社居委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指示和会议精神,通报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重大问题。

(三)根据上级要求和社区安全生产形势,不定期召开社区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相关重要事项。

(五)安全生产各项会议要设立专门记录簿,由专人做好完整记录,参会人员要进行签到,并留档备查。

(六)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的决议、工作部署或工作安排,安排专人负责督办、检查,定期进行汇总。

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一)社居委至少应在每季度以及“春节”、“十一”等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前,组织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月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开展安全巡查。

(二)社居委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设施、场所的防范,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并进行严格检查。

(三)安全生产检查时,要有方案、有记录。 检查结束时要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并由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发现隐患时,可以当场整改的必须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及时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并实行跟踪督办,期满复查验收。

(四)对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要督促隐患所在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监控管理,确保万无一失。

(六)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监控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定期开展安全自查自纠。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一)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的资金投入。

(二)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可向社居委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举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本单位有关生产装臵、设施或场所进行辨识,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应当进行登记,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同时设臵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

(七)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九)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并报所在地社居委备案。

(十)社居委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填写《重大危险源巡查记录》。

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

(一)社居委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统一指挥,便于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发生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事后以书面形式补报,报告内容要信息准确,包括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伤亡情况、伤亡人员信息以及应急救援情况等。

(五)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社居委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要及时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配合相关单位及时安抚受害者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确保社会稳定。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突出主题。

(二)在居民区内利用安全生产宣传栏、电子屏幕、横幅、黑板报等安全生产公益宣传设施和各种公共活动,使宣传贴近居民、贴近现实。

(四)社居委、物业管理企业要经常向居民家庭、社区单位宣传消防基本常识,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做好居民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相关自救逃生知识和技能的宣传。

(五)每年的“安全生产月”、“11.9”等活动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掀起安全生产宣传高潮。

(六)不断加强维护社区消防安全的志愿者网络建设,广泛招募和聘请“消防志愿者”和“义务消防监督员”。

(八)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针对防火、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练,提高居民安全防范能力。

(九)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培训,持证上岗率要达到95%以上。

社区工作规章制度篇4

1、社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办事机构任务,积极发动和组织社区单位保安力量和社区群众深入开展“文明安全社区”、“无毒害社区”、“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做好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有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切实维护社区安定稳定。

2、积极组织发动社区居名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努力抓好群防群治,认真组织群防群治服务队在社区内开展“看家护院”等巡逻防范工作。

3、认真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安全和治安隐患检查整改工作,切实消失各类治安隐患和工作薄弱环节,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4、协助公安机关保护案件现场,并发动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检查揭发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5、劝阻和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6、协助公安机关依照法律对被管制、假释、缓刑、监外执行和原习人员进行监督、帮教、挽救、教育。

7、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资料收集登记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规章制度篇5

一、定时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工作指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安排工作。

二、对辖区火灾隐患部位经常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按照部署组织好辖区每年一度的消防活动日,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掀起消防宣传高潮,达到一定的效果。

四、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居民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针对社区实际,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宣传黑板报,展评等多种形式的消防活动。

六、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消防安全教育。

社区工作规章制度

下一篇:社区管理规章制度
上一篇:河南2022高考查分时间公布(河南高考查分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