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022-12-08 11:25: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0

《原君》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 “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原君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原君》教案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分钟)

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资料。 (6—8分钟)

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灯片。 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

内容:

1时代再现。 (略)

2作者简况: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 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 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 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3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 (略)

三、引导学生逐段自读课文。 具体方法是:每段按规定时间,完成自读——讨论——质疑——释疑四个过程;自读,重在解决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语言方面问题;讨论,重在解决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质疑,重在提出语言、内容两方面的疑难问题;释疑,是由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前三个过程学生为主,释疑则由教师为主。 自读前教师要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

1第1段(4分钟)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文言实词虚词:莫或犹夫(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2第2段(6分钟)

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文言实词虚词:然所曾为然则

文言句式:传之子孙孰与仲多

3第3段(5分钟)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

文言实词虚词:寇雠稽私

4第4段(5分钟)

文言实词虚词:缄若虽易

四、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 教师请大家用归纳提纲、列举图表等方法,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为,按照“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人物——禹;行为——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为君之职分。 (8分钟)

示例:

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许由、务光去而不入

尧、舜入而又去

禹入而不得去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明乎为君之职分

汉高帝利“产业”沾沾自喜

明太祖保“产业”丧心病狂

崇祯帝失“产业”凄凄惶惶

桀、纣享“产业”残暴荒淫

小儒妄传言为虎作伥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不明为君之职分

五、整理写作特点。 (5分钟)

(见“课文说明”)

六、自由论坛。 (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以及文言文有关知识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七、布置作业。

“理解·鉴赏”一至五题。

《原君》译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译文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 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 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 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 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得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 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 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 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 (他们)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 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 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 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 ”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 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 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们应当得到的。 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鼠一样。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论。 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 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 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 ”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 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 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们应当得到的。 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鼠一样。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论。 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

《原君》教学参考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课标分析:

1、课程基本理念:

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与能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及其内容价值。

2、课程目标:

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内容。

课后指导学生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②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及作用,探究其现实价值。

3、分析新课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特点

文章语言比较浅显,学生阅读理解应无障碍。 理解研读文本内容是关键,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联系现实,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地位

必修四教材第四单元是文言单元,《原君》是《明夷待访录》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总纲。 在《原君》这篇“奇文”中,黄宗羲大胆地呼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强音。 这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三)本课重点:

1.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莫或、犹、夫、然、所、曾、为、然则。

2.着重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剖析和真知灼见。

(四)本课难点:

1.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及作用,探究其现实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逐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探究其现实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重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三、学生特征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阅读理解应无障碍。 课前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记好。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解决一部分文言知识的疑难问题。 不能解决的提交到老师那里,由全班学生研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潜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教法分析

1.引领教学法。 针对学生自主阅读后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由全班交流解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 在学生理解文本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古代思想对于今天生活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二)学法分析

1.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法。 逐步培养学生会用工具书、速用工具书、活用工具书的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与信心。

2.合作探究法。 教师引领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取舍、整合,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三)设计意图

1.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2. 引领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取舍、整合的能力。

3. 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4. 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5.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古代思想对于今天生活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工具书和教材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搜集、筛选、整合的成果。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现实中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古代思想对于今天生活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原君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下一篇:师说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上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