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左右)

2022-12-08 09:28: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9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一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读书能使我们视野开阔、情绪高雅,并学会思考,使人生更加充实……

提起《西游记》,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这本书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创作出来的,是最为广泛流传的古典神魔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吴承恩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一生中诗文词创作甚多,所以才能开辟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说起阅读,那真是有点惭愧,因为我直到上个暑假才刚刚读了《西游记》,记得小时候就已经看过了一次儿童版《西游记》,也欣赏过相关电视剧,但在读原著的过程当中,我才发现电视上和书中的故事情节是有出入的。 在电视上人物神态、表情、动作、语言并没有书上的那么传神,那么形象,那么逼真,甚至有个别篇章中故事内容截然不同。 当我看到原版的《西游记》时立马被吸引住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性格特点被吴承恩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一种完全抵御不住的魅力,当时有想一口气读完的激情与冲动。 当然一口气也吃不成胖子,还是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比较好。

说起《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不愧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人物了,既然是主角,当然个个也都身怀绝技,各有各的特点。 就拿唐僧说吧,西天取经原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历时17年,经过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取回真经,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西游记》中唐僧作为师父,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第“要以慈悲为怀”,就在“三打白骨精”章回中,孙悟空连伤三人性命,他毫不留情将之逐回花果山。 唐僧在取经路上,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最终才取回真经,修得正果。 这也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说到孙悟空,他乃是取天地玉露之精华,从石缝里诞生,在大闹天宫中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起旗号“齐天大圣”……这段时间里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代表了人类精神最顽皮的部分”,但是最终也帮助了唐僧修成了正果。

在故事中,他们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经过了女儿国、灭法国、比丘国等等百余国,克服的困难难以想象,打败了的妖怪数不胜数。 这又告诉了我们:只要坚持,必能成功。

当我读完《西游记》,我也懂得了在办事或学习中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就像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唐僧如果没有三个徒弟的护驾,唐僧师徒四人如果没有各路神仙的帮助,那么他们也不能平安地去印度取经,或者说也难以取得真经。

人生如一条溪流,会遇到许多“岩石”造成的艰辛与困难,如果没有这些“拦路虎”、“绊脚石”的阻拦,那么人生就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也就不算人生了。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二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一本,作者是吴承恩。 它主要讲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了真经,其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 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非常精彩,我很喜欢。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天,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那山山势险峻,危峰孤立,峰岩重叠,隐天蔽日。 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肠辘辘,便让悟空前去山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可以充饥。 悟空随即便跳上云端一望,“南山一片鲜红,想必是成熟的山桃,待我摘些来与师父充饥。 ”说完就驾着筋斗云去山上找吃的去了。 悟空走时用金箍棒画了个圆圈,嘱咐师父、师弟:“深山里会有妖怪,你们千万不可走出圈子!”只要在他归来之前,唐僧待在这个圆圈内,妖怪必不敢靠近,唐僧就不会遇到危险,孙悟空如是想。

但是,悟空刚离开不久,就有妖怪盯上了唐僧。 原来这山里果然有个白骨精,她想着:“听说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呢。 ”便趁悟空离开之际,想要扑下去抓唐僧,却被圆圈发出的金光刺得头昏眼花。 于是白骨精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手中提着一个竹篮,来到唐僧面前,只说给和尚送饭,想要接近唐僧。 那八戒见如此美丽的女子还专门给他们送吃的必不是什么妖怪了,立马就同意了,哪里还识得什么妖精变的。 但是唐僧想着悟空的劝告,决定还是留在圈内,等悟空回来。 哪曾想那八戒却上来劝说:“师父,别听大师兄胡说,这荒山野岭的,哪里有什么妖怪,现在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唐僧听了八戒的话,好像也有些道理,于是相信了白骨精的话。

这时悟空回来了,用他那火眼金睛看穿了白骨精,举起金箍棒便朝妖精狠狠打去。 但不想她如此狡猾,使了个“解尸法”,扔下了那早被她害死的姑娘的尸身,逃走了。 但是唐僧看到这一幕,却感觉很奇怪,为何悟空要一棒子打死这个姑娘,就问悟空:“你为何要打死她?”,“师父,她是妖怪。 ”悟空答道。 “怎么可能,她明明是个村民,你却……算了,下不为例。 ”唐僧责怪悟空又伤人命,说再有下次就要赶走悟空,说完,叹了一口气,又去诵经去了。 悟空之后又去找食物去了。 此时,白骨精却很不甘心,又分别变成了那姑娘的爹娘来接近唐僧,但都被悟空识破,一棒子打死,那白骨精无法只得,再使“解尸法”,留下那早被白骨精害死的一家三口的尸身在地上,真身逃走了。 唐僧看到这一幕大惊,“你怎么连伤人命!”便把紧箍咒连念二十遍,把个猴头勒成个葫芦,疼得悟空满地打滚。 之后唐僧便下定决心,找出纸笔,写了一张贬书给悟空,“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去吧!”于是悟空很伤心的被赶走了……

读了《西游记》之后,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呢?感兴趣的话,你们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三

一个故事,一条大道,一个决心,师徒四人降妖除魔,天竺取经。

没错,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他被翻拍成了各种形式的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人们都沉浸在影视剧的情节中,反复的看着剧中人物的奇迹相遇,不如关上电视、电脑,翻开书,让我们的想象力遨游在文字的世界里。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了天竺取得真经的故事。 可是,众所周知,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他为什么不背着唐僧飞去天竺呢?是的,孙悟空是有上天入地的本领,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了,没有这九九八十一难,他们师徒真能取得真经吗?在西游记的结尾,唐僧只经历了八十难,所以拿到的只是白纸,可当他们经历了最后一难后,白纸上才显现出真经,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经历足够的磨难,我们怎能成长?不体会过失败,我们怎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会在磨难中一点一点成长,一点点看清自己,一点一点变得优秀。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再读西游记时,我深深的感到羞愧,羞愧自己的小肚鸡肠,羞愧自己的狭隘心胸,羞愧自己的半途而废,羞愧自己的意志不坚。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经历了无数的妖魔鬼怪,多少次都差点成为妖精口中的一道菜肴,虽然,有时也会迷茫,也会失望,可是他们从未想过放弃,意志坚定、信念不移,最终取得真经。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孙悟空虽然顽皮,但他懂得感恩,对唐僧忠心耿耿,一路上尽心尽责的护送师傅,而我们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任劳任怨的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又做了什么呢?妈妈唠叨几句,我们便不耐烦,父亲责骂我们几句,我们却还要顶回去,父母辛苦赚钱,供我们上学,我们却拿着父母的钱肆意挥霍,不懂得珍惜。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尚且懂得感恩,而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孙悟空还有个宽广的胸怀,取经途中,被唐僧多次误解甚至赶走,可在他并没有怨恨,尽心尽责,努力保护着师父。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白骨精三次化为人形来迷惑唐僧,都被悟空看破,可是唐僧一次次被迷惑,尽管悟空多次解释,他却相信自己的眼睛,赶走悟空。 当得知道唐僧有难时,悟空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救师父。 再想想我们,平时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就和同学、朋友、家人产生矛盾,怎能不感到羞愧?

《西游记》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宽容,学会坚持,学会成长。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如孙悟空一样,坚定信念、战胜困难、跨过失败、背着梦想、砥砺前行。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四

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一部时代累积型的作品,它是写的最生动又活泼,最离奇。 是吸引青少年的关注。 在小的时候,我读的是文字书。 那时还没懂全文字,是借着拼音一个一个的拼读,有时候还需要外公在一旁讲解意思。 虽然读的有些辛苦。 但是我能阅读到了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了,看了一遍又一遍仍是津津有味。 到了四年级时,西游记在电视中播放了,我们一家人排排坐在沙发里津津有味的看着西游记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要说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剧情了,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但是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给识破真面目,于是变化成了村姑,老妇,和老翁来博取唐僧的善良,师徒四人来到了所在地,孙悟空去给师傅找粮食,聪明的孙悟空在师傅的脚下画了一个大圈并叮嘱不可出了这圈子外,可是,白骨精也不是蠢的,她懂得唐僧的弱点,只有忠厚的沙僧一直警戒着没有被白骨精给迷惑住。 那好色的猪八戒看到了馒头和村姑就已经找不到北了。 这时孙悟空回来了看到有个女的便用火眼金睛看到了白骨精的面目,拿着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的化身。 唐僧却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要赶走孙悟空,悟空热泪双流,也不免伤心落泪。

师徒四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先说,唐僧:善良但又不分青红皂白。 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但有时我行我素过于顽劣。 孙悟空:突出他热爱自由,见恶必除,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变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但又性格温和,憨厚单纯有时也很英勇;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傅忠心耿耿,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河尚: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忠厚朴实,默默无闻。 但又缺乏主见。

西游记中最受欢迎的是孙悟空,别问为什么,因为孙悟空有很强的责任心,不畏艰险,有胆,有才,勇于牺牲,战胜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直到现在还在电视里播放,每当我们在看过一遍又一遍,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既过瘾又有趣。 带给我们有趣的童年,六月。

时光在悄悄地流逝;当我找出当年那本《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不仅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读起时,不变的是阳光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而我的领悟却变了。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任何事情,都是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重重困难,并不是玄虚离奇的。 就拿学习来说:哪天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一帆风顺呢?人生的道路漫长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在这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呢?这就是我所缺少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至少我是努力了。 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啊!因为我做了,还坚持到了最后。

感谢吴承恩的超凡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一个充满乐趣,又离奇,曲折的神话世界,通过《西游记》,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给大家带来激励内心的力量。 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五

《西游记》是一部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险记。 他们必须坚强跨越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顺利取得真经,普渡众生。 在这取经途中,妖魔鬼怪会处处刁难着他们,艰难险阻会时刻伴随着他们,上什么让他们最终战胜一切,取得真经呢?

团结!是四个人的团结将他们凝聚在了一起,是四份力量的融合让他们不畏艰险,战胜重重困难.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而《西游记》不正是更加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吗?

有人说过:“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放入大海。 只有溶入大海,水才会长流不息。 唐僧师徒就是团结的化身,是团结让他们排除万难。 我们现在不应该如此吗?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团结。 当今时代,处处讲究合作精神,只有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才能战胜更大的困难。 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也如此。

《西游记》,它让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让我了解到团结的重要性,唐僧师徒教会我只有讲团结,才会获成功的大道理。

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印象深刻。 白骨精变了三次摸样,成功地骗过了唐僧、八戒和沙僧,但唯独没有骗过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 孙悟空为大家而战,为生命而战,为正义而战,可结果却换来了被驱赶的下场。 我相信在孙悟空满怀委屈离去的那一刻,一定让很多人感到震撼,让很多人感到愤怒,也让很多人感到伤心,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我是一个极不爱流泪的女孩,但是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孙悟空无奈离去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 心中充满了对唐僧的气愤,对白骨精的憎恨和对孙悟空的同情。 现在,我长大了,从这一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眼见未必为实。

村姑、老奶奶、老爷爷,他们的表面都是那么得朴实,那么得善良,可实质却是一个狡猾邪恶的妖怪,通过这件事,“眼见为实”这句古训还真得让人重新审视呢!尤其是在当今如此杂乱的社会,欺骗的手段愈发高明,欺骗的行径愈加猖獗。

面对这些繁杂的事物,我们不该只看它的表面现象,而要去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相信科学,现象真理。 要知道,任何的谎言在科学面前都会自露马脚,任何的欺骗在科学面前都会原形毕露。 让我们理智冷静地看待事物,那么我坚信,每个人都会远离虚伪,远离欺骗。

《西游记》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谎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会我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部《西游记》,它让我学到的又何止这些呢?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等等,都是《西游记》中蕴含着的道理。 一部《西游记》,一部空前绝后的旷世奇作。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六

三借芭蕉扇三国火焰山,三变妇婆爷,三打白骨精,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绝心终得取真经。 说的是人生多难选择,讲的是人生坚守信念,言的事不畏艰难的人生信仰。

西游记,记游西。 即是说道理,讲人生。 孙悟空为了让师父同伴通过火焰山而多次与铁扇公主借用芭蕉扇扇不灭火焰山,却多次遭到打击而返,可他却坚持求取芭蕉扇,最后竟与自己的兄弟牛魔王绝交。 在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时他也多次退让,最后在被逼无奈下才肯出手。 在孙悟空用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的时候,我不仅仅感受到了他的喜悦,更感受到了他的无奈他的悲伤。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必有许多令人两难的选择,你只能二选一,终是要追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 若是孙悟空丢下师父与伙伴,继续与牛魔王当好兄弟好伙伴,最后定会在用自己的本事大闹天宫,永生永世被压在五指山之下。 所以人生中许许多多的选择都是极端的,无法更改的。 只有肯舍,才能获得。 慎重的选择,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梦想的。

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依旧给我带来了一次感叹与震撼。 第一次白骨精化身为美丽的妇人给唐僧送饭,可还没等到饭入僧口便被及时赶来的孙悟空给打死了。 在这里,我看到了孙悟空的果断和相信自己的能力,他拥有着超凡的能力,超高的智力,超人的信心。 他一心只为了唐僧好却无辜挨了一顿骂。 之后,白骨精又化身为老妇人,声称来寻找自己的儿媳妇,唐僧的仁慈与悔恨之心使他迅速地相信了白骨精的话。 这时,在千钧一发之际,孙悟空再次不顾唐僧的阻拦,再一次打死了“无辜”的“老妇人”。 孙悟空并没有因为遭到唐僧和同伴的不理解与责骂下放弃保护自己的同伴,他的决心实在令我震撼,而他能再多人反对之下仍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对自我能力的高度肯定与对他人关心爱护却没有换来同伴的理解,而是无辜遭受了唐僧紧箍咒的惩罚。 第三次,他仍旧坚持打死了化身为老爷爷的白骨精。 这使他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 不出所料的唐搜被白骨精抓回了洞中,此时的他才追悔莫及,猪八戒也及时的回到了花果山之中请孙悟空去就唐僧。 孙悟空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仍旧选择了自己的同伴,不计较之前的种种委屈,回到了洞中救回了唐僧。 这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对同伴的关心,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单单只是这两个品性就值得我们学习一生了。

师徒五个人个个儿个性鲜明,不论是聪明调皮的孙悟空,还是憨厚贪吃的猪八戒,是老实能干的沙和尚,是善良仁慈的唐僧,无怨无悔的白龙马。 他们个个招人喜爱,同时也暗暗对我诉说着我的人生简谱。

儿时,我希望乡村悟空的调皮却不讨人厌的可爱;我希望像猪八戒的贪吃贪玩却能在关键时候给到关键的的志愿;我希望能有齐天大圣的聪明;我希望能有天蓬元帅的憨厚。 他们在我小小的心中乱窜,慢慢地构建成儿时的英雄梦。

少年时,我希望像老实能干的沙和尚。 我渴望蓝天,却没有鸟儿的翅膀;我渴望大海,却没有鱼儿的腮;我希望成功!却只想着一蹴而就,不费吹灰之力。 这时,他出现了。 他像是有着老父亲般的隐忍与老实,在同伴中主动帮忙任劳任怨。 可沙和尚何常不有着自己的目标呢?他不渴望成功吗?这一个个的问题在我的心中盘旋。 这时,我好像听见了他的声音,他告诉我必须一步一脚印的去实行,才能拥抱自己的梦!这一句话瞬间点醒了年少气盛的我,让我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不再迷茫。

等到中年时,我希望能有唐僧的善良与仁慈。 那时的我,请像唐僧一样善良,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直到晚年,我希望那时的你能如白龙马般处变不惊,已驰千里仍有的谦虚,无怨无悔的态度,安度晚年。

西游记中的人们各自个性鲜明,没有完全的好,没有完全的坏,就像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人,存在的神话。 而西游记中叙述的最应称为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最高尚的文化传统就是——坚持二字。 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坚持,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坚持,是师徒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坚持。 简简单单的坚持二字,能使中华创造飞机,拥抱蓝天;能使中华创造潜艇,涌入大海,这是最可贵的精神文化,这是最应发扬的两个方块字——坚持。

西游言的是慎重选择的困,讲的是坚持信念的难,说的是纵观人生的大道理,扬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坚持二字。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七

四季更替,春华秋实。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艰苦跋涉,纵然荆棘丛生,风雨交加,也要如雏鹰挑战自我――刚毅走出。 遍体鳞伤也好,体无完肤也罢,至少没有空手而归的必然,至少明白人生是在无尽挑战中冲向终点的。

——题记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乃一万三千五百斤,大可通天,小可绣针。 宋代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说过“只要心不动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时,都一万三千五百息”。 其意可理解为:人之一生,若小肚鸡肠,只可作绣花针般无所作为,若雍容大度,即可“斩妖除魔,通天无边”。

再谈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之路十万八千里,为何师徒四人还要徒步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钱文忠说过:《西游记》直射汉民族的性格。 《西游记》从大的角度来讲,最能反应中国传统的国民性,细品《西游记》会发现西天取经路上只有一人。

“泼猴”孙悟空――人心

小说开头写道,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 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孙悟空向来桀骜不驯,那不可一世的样子正是我们不愿服从规则的“心”。 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说过“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西游记·第十三回》中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人心是须要历练的,是需要约束的。 所以“心”――孙悟空,是须要金箍咒的。 而当孙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便是拿去金箍咒,也再也不仅仅是花果山水帘洞中的“泼猴”,而是万人敬仰的“斗战胜佛”。 正所谓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静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孙悟空能干但不驯服,唐僧念紧箍咒来管他,像这样的人物描写,背后揭示了中国国民性当中非常多的东西,比如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对真理的态度,对追求这个过程的态度。

欲望·贪婪――猪八戒

关于猪八戒的外貌,唐僧说的是:“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在唐僧师徒中,有三个是虚幻人物,这三个人中最讨巧的是谁?是猪八戒,唐僧最喜欢的实际上是猪八戒。 八戒更像是人的欲望,好吃懒惰,时不时来上一句“咱把行李分了吧!我回我的高老庄。 ”但是,欲望是不会被消灭的,所以,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众人似乎很能接受这么一个投机取巧的人物。

理性·目标――沙僧

沙僧是师徒四人中最简单的人物,从未做过错事,但所有的台词也都没有激情,“大师兄,师傅又被妖怪抓走了。 ”是他最经典的台词,其实他肩上挑的单子更像是天平,衡量着理性与目标的重要性。

《西游记·第十七回》中提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 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所以与其说西天取经是一场取经的道路,倒不如说西天取经是一次“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的心的历练;倒不如说西天取经是唐僧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凡心”的过程;倒不如说西天取经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共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挑战。 最终“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最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村”。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

下一篇:教师节作文600字7年级(教师节作文600字作文6年级)
上一篇:教师节700字七年级作文2022通用(教师节七年级作文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