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2-12-08 06:36: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拿不到优异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不对,化学知识版块难度都不大,但知识版块众多,考点多而繁杂,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

1、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高一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 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 因此H3PO3是二元酸。 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 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 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 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 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 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 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5、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6、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 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7、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学答题技巧:认真审题

1、试卷几乎不会出现无用的干扰信息。 考生要查看题目所给的信息是否都用上了,注意寻找明示或暗示问题思考的角度性信息。

2、注意关键词、实验目的等重要信息,以有效避免回读。 比如是过量还是少量;是短周期还是前20号元素;是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是烃还是烃的衍生物;是几滴还是几毫升等。

3、读工业流程题,可先采用诸葛亮奉行的“观其大略”,然后切入到问题,再带着问题精读精解。 分析时,考生要根据目的,对比原料和目标物,思考元素的不同存在形式转化时,要加入哪些类型的试剂(酸性或碱性物质、氧化剂或还原剂、沉淀剂等),发生哪些类型的反应。

4、对定量实验题,要先看目的,根据测定的物理量,领会实验的原理、操作等。

5、对实验探究题,一讲逻辑,二讲论据。 设计方案时,要分析变量是什么,是否要做到等浓度、等pH或等体积。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

下一篇: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化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上一篇:商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商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