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2022-12-08 06:28:3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4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 )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 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 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 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5.敬业与乐业】

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旁骛(wù)解剖(pōu)亵渎(xiè)强聒(guō)骈(pián)进佝偻(gōu)

jìng业乐qún(敬、群)duàn章取义(断zhì)言行xiānggù(相、顾)容shè(赦)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①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②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③不二法门: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④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3.文学常识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陨落(yǔn)诅咒(zǔ)弥留(mí)灵柩(jiù)侮辱(rǔ)深邃(suì)

ruì智(睿)kè尽职守(恪)轻bò(薄)méi上欺下(媚)浩hàn(瀚)hè彩(喝)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睿智:聪颖明智.②媚上欺下:讨好上司,欺侮下属.③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点。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的境界或成就。 ④恪尽职守:恪:谨慎,恭敬。 尽:完善。 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3.文学常识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 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 所著《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之

《望江南》作者是晚唐温庭筠,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梳洗后登楼远眺不见归人,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诗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征夫戍边的情感,流露出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江城子》作者是北宋的苏轼,通过对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武陵春》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通过对不堪之景的描写,揭示“物是人非”的凄凉愁苦,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

《破阵子》作者南宋的辛弃疾,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胸怀。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下一篇:九年级中秋节见闻500字话题作文
上一篇:语文九年级的知识点(语文九年级的知识点和高一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