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1.22)(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

2022-12-08 03:37: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教师资格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1.22),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1.22)

下列选项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

A.《兰亭集序》

B.《赤壁赋》

C.《九成宫醴泉铭》

D.《洛神赋》

1.【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A选项,《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选项,《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 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

2.被称为“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的微量元素是( )。

A.硅

B.磷

C.硒

D.砷

2.【参考答案】C。 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 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故本题答案为C。

3.音乐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元素,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以下不属于“世界四大音乐剧”的是( )。

A.《猫》

B.《歌剧魅影》

C.《西城故事》

D.《悲惨世界》

3.【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文化素养中的艺术常识。 《猫》、《西贡小姐》、《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并称世界四大音乐剧。 《西城故事》是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部美国戏剧作品,描写两位相互爱恋,却身处敌对团体的少男少女如何跨出两者间的鸿沟,却又不幸失败的故事。 不属于“世界四大音乐剧”,所以选C选项。

选项A,《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音乐歌舞剧,主要体现猫的神态、动作等,属于“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

选项B,《剧院魅影》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的,主要描写爱情故事,属于“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

选项D,《悲惨世界》改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 后被改编为音乐剧并上映,属于“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

4.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被称为( )。

A.飞白体

B.九叠篆

C.金文

D.瘦金体

4.【参考答案】D。 此题考查美术成就中的赵佶。

选项D,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选项A,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

选项B,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 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 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

选项C,金文是铭刻在古代一切铜器上的文字,为干扰项。

根据题干表述可知答案为D选项。

5.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参考答案】A。 顺序性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6.“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指( )。

A.把一部分人培养成建设者,把另一部分人培养成接班人

B.培养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人

C.培养体力和脑力充分结合且自由发展的人

D.将人培养成为既是建设者又是接班人的综合素质人才

6.【参考答案】D。 A、B说法错误,我国教育目的中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C说法过于片面。 本题选择D。

7.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7.【参考答案】C。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选择C。

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8.【参考答案】B。 “人心不同,各有其面”对人格的独特性做了最好的诠释。 本题选择B。

9.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 )。

A.认同

B.移植

C.回归

D.投射

9.【参考答案】D。 投射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本题选择D。

10.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0.【参考答案】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户籍或有效居住证在四川(含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五)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四川省内高等学校在校毕业前两年内的学生以及符合经四川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具有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详见附件1)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毕业前两年内的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相应学段。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3号)相关规定执行。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

直接经验指的是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

直接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主要通过教材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

1.俗语及名言

1)陶行知:接枝如接知

2)毛泽东: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只是都是间接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

3)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牛顿:假如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远一些,那是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2.有关理论

1)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的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赫尔巴特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杜威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对立

4)杜威:从做中学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熟练到可以运用就能转化为能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一般能力(即智力)的发展能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

1.俗语及名言

1)无知必无能,高分也低能(剪刀差)。

2)列宁: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2.有关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

(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共同作用。

1.俗语及名言

1)王夫之: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

(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所传授的东西,但学习的过程不等于传授的过程;所说教授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但传授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

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了学生的学。

4)教师是舵手,学生是船

2.有关理论

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及杜威学生中心;

2)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统一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具备了基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品德的良好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如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可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1.俗语及名言

1)赫尔巴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

(君子要把至诚的德行放在最尊贵的地位,把“问”和“学”作为修养的基本途径)

2.有关理论

科学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真题(1.22)

下一篇: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试题(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
上一篇: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章节强化练习:教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