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重阳节寄语祝福)

2022-12-08 03:16:0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4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么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呢?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供大家阅读参考。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桓景,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 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

下一篇:2021冬至是什么时候(2021冬至是什么时候几点)
上一篇:中学生物教师教学个人年度总结(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