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2022-12-07 16:41: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初中历史老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善于将历史与生活相结合,为初中历史课堂带来新的动力。 下面给您带来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历史脱离生活的原因分析

传统教学中,教师困囿于教材,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将学生禁锢于教科书中,难以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

1.过于异化的历史功能。 在“教育以分数为本”的今天,教师对考分过于迷崇,历史学科沦为升学工具,过于强调政治教育的功能,使人文气息缺失,题海战术成为“巩固”,死记硬背被当作“强化”,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2.僵化灌输的历史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承载着培养学生知识、情感的任务,但由于教师局限于书本,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背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奴隶,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气氛沉闷。

3.注重叙事的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的编排注重宏大叙事,缺乏灵魂的血肉,教师也只注重知识点的罗列,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材不能切合时展,教师只是“用教材教”,让学生产生距离感。

4.极为狭小的教学空间。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但在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让学生在“真空”的环境中接受书本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等还原历史,再现生动场景。

5.倾斜扭曲的教学评价。 “考分至上”的价值观令众多教师迷失方向,他们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和个性发展,学生如同一台被动学习的机器。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不可塑造的,教师应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挖掘生活化资源,将历史教学生活化,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接受式教学中,教师囿于教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教师的思维,缺少发展的空间。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看、听、做等感官体验过程中感受生活、主动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活化教学能将学生从狭小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绽放个性,在互补、扬弃、重塑中健全人格。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1.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超越于教材,从教材中挖掘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理解历史,从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如在《秦王扫六合》教学中,教者展示材料内容: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分别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行使主权;2015年5月4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上海出席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后,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京,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问题1:我国目前实现了完全统一吗?问题2:结合所学内容,你能预测出海峡两岸关系的走向及最终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者在学生了解秦统一原因、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而在不远的将来,台湾一定会与我们快乐地团聚的。

2.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 教材的内容往往过于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构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删减、重组,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中国开始向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欧美、英国海上输华总值,以及中国输出总值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为扭转入超的困局,向中国走私鸦片,再以教材中“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让学生对鸦片走私及危害产生直观的感受,知道鸦片的“为害甚巨”,伤及了清王朝之根本。

3.服务于现实生活。 历史教学不能满足于将大千世界进行简单的复制,而要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学生对生命质量的关注,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如在《灿烂的宋元文化(2)》教学中,教者以“史学双璧”引入北宋著名史学家编制《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20岁考中进士,花了19年时间,翻阅资料300多种,耗费毕生精力编撰此书。 ”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总之,传统的历史教学缺乏“生活味”,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 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要具备新的课程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灵活运用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幼师自我鉴定800字(幼师自我鉴定800字大专)
上一篇:公关主管工作具体职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