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2022-12-07 15:07: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3

《论诗》元好问作品,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他的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以来玄学诗的统治,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诗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论诗》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学习过程:

自学导引: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

(1)多音字注音:赵翼( ) 冀州( ) 风骚( ) 搔首弄姿( ) 涨秋池( ) 涨红了脸( )

(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 ,号 , 代诗人,和 被称为小“李杜”。 《论诗》的作者 , 代诗人,著有《 》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

2、学习《夜雨寄北》

1).解题。 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 “内”即内人,妻子。 你的看法如何?

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论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

传:相传。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江山:国家。 才人,有才华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简评]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 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 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论诗》阅读练习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解释词语:

李杜: 风骚:

江山代有才人出:

2、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3、 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十、《论诗》

1、解释词语:

李杜:指李白、杜甫

风骚: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1、 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答: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李白与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因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从而阐明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2、 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不仅仅是诗歌,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不能抱残守缺,厚古薄今,否则只能是裹足不前。


论诗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下一篇:多角度外公写人作文范文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教师最新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