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习俗和意义

2022-12-07 13:48: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2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 “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的习俗和意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元旦习俗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 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 《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 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 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 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 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 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 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 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 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 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元旦的意义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 “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着新生,是一种对冉冉升起希望的寄托。

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 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 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元旦要吃什么食物

1、饺子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 ”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 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 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 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 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 ”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2、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 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 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3、鱼

年年有余。 豆花鱼片酸菜鱼清蒸鲈鱼冷锅鱼烤鳗鱼豆瓣鲫鱼干烧鲳鱼酸辣小黄花鱼糖醋带鱼秋刀鱼泡菜鱼DIY香煎龙利鱼……这么多鱼为什么要吃糖醋鲤鱼呢?鱼昭示新年财源广进,糖醋鲤鱼吃起来甜而不腻,滑而不涩,昭示着日子甜甜蜜蜜,平平稳稳。 作为元旦的压轴菜最是适合不过了。

4、糍粑、年糕炸等小吃

对于南方人来说,糍粑、年糕炸等小吃。 烤炸出来的糍粑是最饱眼福的,颜色金黄,然后又是圆圆的。 不过炸出来的糍粑需要放些糖,或者加上一些佐料才会好吃些。 我不推荐炸糍粑,因为经过高温油炸的东西里面的营养等成分都会大打折扣。 或者煮着吃。 试想一下,冬天在燃得正旺的火炉上放一个小壶,里面热着甜酒,甜酒里有一块一块的糍粑。 家人就围在火炉边,端着甜酒,吃着糍粑,谈着白天发生的事情。 煮出来的糍粑是温馨的。 烤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有时候在电脑前坐久了,手是冰凉冰凉的。


元旦的习俗和意义

下一篇:2021年处暑是什么时候(2021年处暑是什么时候?)
上一篇:谷雨节气的水果及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