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活动及养生原则

2022-12-07 13:47:1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冬节气的活动及养生原则,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立冬节气有什么活动

1、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热,属火,能补元助阳,治疗体虚瘦弱,可御寒益气,安心止惊,有很强的营养作用。 而且冬令时节,羊肉也是时令之物。 《帝京景物略》称,明朝时,北平在农历十月,羊开始上市。

2、吃饺子

立冬时节,市场上新鲜的楼瓜很少,人们吃的楼瓜大多是夏天时候买的。 人们将买回的新鲜楼瓜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的糖化,用做饺子馅,滋味与鲜楼瓜和大白菜都有不同,拌上醋和蒜,味道更好。

3、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 《荆楚岁时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 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 ”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炉。

4、采桑叶

桑叶性苦,甘寒,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箱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 此时已人寒冬,得秋季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

5、冬泳

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6、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 这个冬学主要是向一些早期没文化的人进行扫盲的,或者是培养一些专业技能的人才的。

立冬养生原则

1、日常生活作息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因此,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人体阴气,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 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立冬后气候寒冷,着衣应注意薄厚适度,因衣着过少过薄即易感受寒邪而耗损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则使人体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也会易于侵入,故穿衣应做到薄厚适度。

2、饮食调养

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养精蓄锐以待来春的时候。 除了防寒保暖,饮食调养也十分重要。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

白萝卜,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 入肺、胃经。 生用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熟者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对治疗消渴口干,鼻衄、咯血,痰热咳嗽,咽喉疼痛,失音;脾胃失和,腹痛作胀,痢疾或腹泻,热淋、石淋或胆石症等有较好的效果。

3、精神调养

《遵生八笺》曰: “冬三月,六气十八侯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 ”意思是说,冬天这三个月,正是修养脏腑的好时间,人的精神应该也有所敛藏。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保持情志恬淡安静,寡欲少求便可使人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冬季有两个节气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 许多朋友会将冬至和立冬两个节气搞混,一般立冬是在11月,冬至是在12月。

时间含义不同

立冬

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 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 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

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气候特点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 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 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短的一天。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立冬节气的活动及养生原则

下一篇:立冬时节的风俗活动及来历
上一篇:立冬节气的特色活动及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