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与好处(关于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2022-12-07 12:27:4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7

冬至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它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那么你知道关于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与好处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方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与好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方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 “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所以说,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

有人表示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 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饺子的好处

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 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 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北方冬至吃四种美食

1、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 过去北京有冬至吃馄饨的说法,馄饨这类象征团圆的食物可谓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选。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那么冬至吃馄饨是怎么来的?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因此在北京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且不管传说不管真假,馄饨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蛋白质种类齐全,有馅有皮,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 要想做出来的馄饨馅很香并且不油腻的话,在调制馅料的时候,要加入生姜,食盐,味精等调料去调制。

2、饺子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吃饺子的习俗。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主流的说法是源自于张仲景。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不少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因为目前天气总体干冷,大部分朋友可以选用牛羊肉这类温补驱寒的食材做饺子馅。 如果您担心补过头,可以适当放些萝卜、芹菜或木耳等清淡去燥的食材来进行营养均衡。 老年朋友易肠胃不好,饺子馅要吃清淡些,白菜猪肉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拌点素馅来吃。 饺子最好是现吃现调,入味的馅心不要久存;肉馅制作的不要太细;花椒油调制馅心是最佳的调味油。

3、羊肉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 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 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羊肉性温,能抵御风寒、补身体,对风寒气喘、肾亏阳痿、气血两亏、腰膝酸软、肢冷腹痛、面黄肌瘦等症状有疗效。 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肾阳不足,容易出现手足冰冷,面目无华、体虚乏力等症状,而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 冬季适当进食,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如果买肉回家弄,就要眼手都动起来。 新鲜羊肉鲜红色,能看到清晰大理纹,不沾手,有弹性。 冷冻和解冻后的羊肉,红肉部分和羊肉部分基本分离。 如何去膻?羊肉充分清洗,放在冷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 如果红烧,则用葱、姜、料酒先把羊肉腌半小时左右。 如果清炖,水烧开后把羊肉下锅焯水两次,再用冷水冲。 还可以在调味时加入啤酒或麻辣味重的调料、干辣椒或腐乳油碟。

4、狗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 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 狗肉属热性食物,一次不宜吃多。 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吃完狗肉火锅后不宜喝茶,如果刚吃完狗肉就马上喝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进而诱发便秘。 所以,吃狗肉后应该忌喝茶。


北方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与好处

下一篇:冬至的优秀作文大全(小学优秀作文大全)
上一篇:冬至节气的风俗及气候特点(冬至节气气候特点简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