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及养生原则

2022-12-07 10:36: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秋节的来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由来及养生原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的养生原则

1、食养

秋季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以妨燥摄阴,滋肾润肺,在饮食上,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 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2、形养: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干燥,很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份也易流失。 所以要特别注意水份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运动。 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机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3、预防秋季感冒:应避免过度蒸发食物

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朝凉夜热,日夜温差变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气渐退,但逢秋老虎发威时,天气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 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寓意团圆,应该是明朝开始的。 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的由来及养生原则

下一篇:中秋节的由来及养生食物
上一篇:小学诚实守信演讲稿(小学二年级诚实守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