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节日来历和习俗介绍(端午节节日来历简介)

2022-12-07 06:23: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7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节日来历和习俗介绍,供大家参考。

目录

端午节的来历

风情万种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吉祥话

端午节的来历

认为源于纪念屈原。

民间普遍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 〞由此可见民间传说也是有一些历史根据的。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鳖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伤害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看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怪,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散失,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这种习俗传播至华夏各地,使这一民俗文化由各族人民共享,屈原之名尽人皆知。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江浙人大都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化妆逃亡,奔向吴国,受到吴王阖庐信用,成为吴国重要朝臣和大将。 后来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就掘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在伍子胥、孙武训练、指挥下士气高昂,百战百胜。 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许之。 伍子胥高瞻远瞩,建议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大宰辅伯嚭接受越国贿赂,经常在夫差耳边谗言陷害伍子胥。 在伯嚭的蛊惑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本为忠良,忧国忧民,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京城的东门上方,让我看到越国军队是怎样入城灭吴的”,以提醒国人对越国的警惕。 伍子胥自刎死后,夫差听到他的遗言不仅不警醒,反而大怒,命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袋子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江浙人相传,端午节在江里划龙船、赛龙舟等活动是纪念伍子胥的。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还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死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 寻找了十七天未果,在五月五日,曹娥投入江中寻父。 五日后,曹娥虽死,但仍抱着父尸浮出水面。 乡民传为神奇,称赞她是孝女。 继而曹娥事迹传至县官耳中。 县令度尚为曹娥立了碑,并令自己的外甥、才子邯郸淳作诔辞加以颂扬。

<<<返回目录

风情万种的端午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传统派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和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等,在民间传统里,多是为了避邪驱恶、防疫防病。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 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 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 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奇异派

全国各地在端午节有着各种奇风异俗。 山东省邹平县,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北京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少数派

少数民族五月五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纳西族五月五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 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 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

藏族农历五月初五是采花节,也叫女儿节,节日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 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 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 第二天返回时,全村齐聚村头祝贺,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

海外派

日本的端午节现在叫儿童节。 在日本,儿童节这天讲究挂“鲤帜”,居民家中的院子和公共场合都会高高耸立许多旗帜。 所谓“鲤帜”,就是鲤鱼形状的旗帜。 竖“鲤帜”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类似于中国家长的望子成龙。

在韩国,人们在五月五这一天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 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他们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 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

<<<返回目录

端午节吉祥话

1.“端”出幸福,“午”住快乐;“端”出吉祥,“午”住如意;“端”出平安,“午”住健康;“端”出好运,“午”住财富。 端午节来临,愿你好运无限!

2.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祝您端午节快乐!

3.艾意浓浓,粽飘香;字字情长,祝福至;端午节日问声好,小小短信心愿传;祝你生活都如意,事事顺利健康长;天天快乐幸福多,梦想成真好运来;端午快乐!

4.把祝福做成一个粽子,包成快乐的样子,顺着好运的路子,带上成功的点子,穿过思念的巷子,在端午走进您的日子,给您幸福一辈子!

5.采撷艾叶挂门前,避邪驱蚊过夏天。 香甜粽子端桌上,甜甜蜜蜜共团圆。 馥郁醇酒共举杯,端午佳节乐开怀!祝愿好朋友端午节快乐,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6.菖蒲苍茫茫,茂盛在端阳;艾叶青又长,思念在飘香;龙舟气昂昂,快乐洒春江;粽子裹着糖,笑容沾脸上;问候轻轻传,情意丝丝淌。 端午佳节,祝你欢畅!

7.吃着香甜粽,美好祝福送;饮着雄黄酒,好运年年有;窗外挂菖蒲,生活多富足;全家看龙舟,福寿双丰收。 端午节到,祝你事业蒸蒸日上,生活欣欣向荣,日子红红火火,全家幸福平安!

8.锄禾日当午,今天是端午;谁知短信息,句句皆祝福。 祝福你:端午佳节开心如意,友情爱情充满得意,学业事业称心满意,生活琐事尽如人意。

9.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快乐!

10.豆沙粽子没有牛肉粽子好吃,牛肉粽子没有蜜枣粽子好吃,蜜枣粽子没有开心粽子好吃,开心粽子没有健康粽子好吃。 我用真心实意的手艺,诚挚打造专属你的端午大粽子送给特别的你!祝你“粽”是快乐与欢笑,“粽”是健康又幸福。 端午节快乐!

11.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12.端午到,祝福“粽”动员,愿你笑开颜。 薪水“粽”是上涨,干活“粽”是不忙,前途“粽”是辉煌,爱情“粽”是如糖,身体“粽”是健康!端午节快乐!

13.端午到来喜洋洋,家家户户聚一堂。 龙舟竞渡歌声扬,呐喊声声震大江。 美酒佳肴端桌上,粽子飘香劝君尝。 佳节不忘朋友谊,短信送到问候长。 祝你端午心欢畅,幸福快乐绕身旁!

14.端午的花盛放,端午的粽子香,端午的思念最悠长;端午的酒清香,端午的艾叶长,端午的缅怀在胸膛;端午的龙舟长,端午的梦悠扬,端午的传统不能忘。 愿你端午时节快乐。

15.端午端午又来到,清新的艾草香随风飘飘,熏个艾草澡把蚊虫赶跑;远远看幸福的炊烟袅袅,吃个端午粽让福气环绕;赛一赛龙舟工作节节高,笑一笑看生活幸福美好;从此后快乐好运随你跑,祝你端午节日心情妙。

<<<返回目录


端午节的节日来历和习俗介绍

下一篇: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及来历
上一篇:西葫芦的种植方法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