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上课优秀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视频第一课)

2022-12-06 21:05:5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长城》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 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 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 (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 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 介绍长城

三、 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 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 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 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给予是快乐的》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 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问题和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 (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 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 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

3、你认为课文还有不妥之处吗?

4、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 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 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

2、师生共同评选问题、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六、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 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小演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卡罗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 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上。

4.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板书:……

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 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写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详、略。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瑞雪图》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 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导读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 (“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上课优秀教案

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优秀名师指导教案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件范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件ppt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