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500字初二)

2022-12-06 16:49: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们都很开心。 屈原投江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都还是能耳熟能详。 而我也因为内心有期待,迫不及待的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一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由的,有这样一个典故——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不已,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 人们怕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 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爱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 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 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裹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 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 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

端午节,真有趣。 充满了民族特色,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人们缅怀先烈忠贞爱国,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祝福祖国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二

不知不觉,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今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在家里学包粽子,心里很激动。 包粽子开始了!只见妈妈先把两片竹叶折成圆锥形,接着倒进一小勺糯米垫底,再放一块用香料腌制好的肉片,接着慢慢地回折竹叶,最后用草绳把粽子扎紧、系结。 不久,一个小巧的三角粽就包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慢慢地包,前几步学得很轻松,最后扎绳子时,我扎了好几次都没扎好,要么用力过猛拉断了草绳,要么扎不紧。 好吧,第一次包粽子,松就松点吧。 一个多小时后,锅里飘出了清香的粽子味。 我喜滋滋地剥开一个松散得像呆萌的娃娃一样的粽子,轻轻地咬一口,顿时,米香、肉香、叶香慢慢地散开,真是美味极了!

这个端午节我还做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立蛋。 蛋也可以立起来?你不信?哈哈,刚开始我也不信。 妈妈说:“立蛋是端午节习俗之一,也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于是,我打算试试。 我从冰箱里拿出四个鸡蛋和一个鸭蛋。 我先把蛋放在阳台的地板上,然后用手扶住一颗蛋,慢慢地寻找平衡点,接着轻轻地松开手,呀,第一次立蛋失败!

我没有气馁,继续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接连失败。 唉!妈妈,你查找的资料是不是假的,蛋怎么可能凭空竖起来呢?我心里很懊恼。 妈妈看着泄气的我,说:“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还能做成什么事呢?网上的资料说,端午节当天正午,因是阳刚正气汇集之极,所以平日不易竖立的蛋在此时便可直竖在地上。 只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再试一试,相信你会成功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小心翼翼地再试,一次,又一次……哇,终于大功告成了!望着稳稳地立在地板上的蛋,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我干脆坐到地上,继续立蛋,一个,两个……耶,五颗蛋都立好了!五颗立在我面前的蛋像一件漂亮的艺术品。 “咔嚓”一声,妈妈帮我和蛋宝宝们拍了一张美照。 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明年端午节,你也来试试这个好玩,又可以培养耐心的游戏吧!

我喜欢这个特别的端午节。

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三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 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 宋朝时,人们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 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 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四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 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 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 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 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 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 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 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 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 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 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 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 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初二端午节作文五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 每当我唱起这支儿歌,便会想起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名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带我就去菜场买棕叶、蜜枣、糯米等等。 晚上,妈妈、阿姨、姐姐还有我一起坐在桌边包粽子。 那天,天还没亮,妈妈就起床煮粽子,当时我还睡在床上。 忽然,我闻到了一阵浓浓的香味儿,于是睁开朦胧的睡眼,起身顺着香味儿进了厨房。 当我看到一个个美味的粽子时,差点儿流出口水。 妈妈看到我一副馋猫相,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还一边笑一边说:“你真是一个可爱的小馋猫,你既想吃,就得先刷牙、洗 ~~~ 。 ”妈妈的话还没说完,我就迅速跑到水池边洗漱。 不一会儿,我就刷好牙喜好脸,便赶忙跑到桌边坐下来,准备吃香味十足的粽子。 没多久,妈妈就端来了好多粽子,边走边说:“小馋猫,你喜欢的粽子来了,这里有肉粽子,香肠粽子等等。 我早已迫不及待了,一下子吃了三个大粽子。 吃完早饭,爸爸就带我去河边看赛龙舟。

到了河边,一片人山人海,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挤到最前面。 我边看便问爸爸:“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呢?”于是,爸爸就慢慢讲给我听。 其实,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历,屈原是楚国朝廷中的官员,是一位忠臣。 可是,他却受到了朝廷中臣的陷害,致使他无法为国家效劳。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情,屈原跳进了汨罗江中,以死示忠,百姓为了能让屈原在江中不被鱼蛟虾蟹吞噬,便包了很多粽子来堵住它们的嘴。 所以,每到,人们都用包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 至于其他的纪念方式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总之,都为了表达我们对屈原的敬意。

天渐渐黑了,我和爸爸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唱起了我最喜爱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

以端午节为话题初二作文

下一篇:高三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三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高一英语重点时态语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