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重要复习资料

2022-12-06 16:25:3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在备战中考阶段,任何学科的复习都应准备一份齐全的复习资料,这样复习效果才佳。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帮到大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重要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化学重要复习资料: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① 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 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 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2 + O2 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Cu2 (OH)2 CO3 2CuO + H2 O + CO2 ↑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化学重要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6.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7.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 +酸根离子n-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____________ 、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 - 、HSO4 - 、H2 PO4 - 、HPO4 2-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 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 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 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重要复习资料

下一篇: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2022(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