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2-12-06 16:25:2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现象: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C+O2点燃2CO

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燃烧、放热。 生成有毒的气体CO

3、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现象: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有浓厚的白烟生成。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现象:燃烧、放热、淡蓝色火焰,干燥的烧杯壁有水雾出现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6、镁条子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①做此实验时,瓶底要放少量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的高温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实验时,铁丝一端要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放入氧气瓶中,用火柴在氧气中燃烧的热量引燃铁丝。

8、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2Cu+O2加热2CuO现象:红色金属铜变为黑色固体

9、铝箔在氧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0、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汞:2Hg+O2加热2HgO

现象:银白色的液体变成桔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拉瓦锡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剧毒!使用时小心煤气中毒!如果中毒,应立即抬到室外吸氧,或到医院做高压氧,效果更好!

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13.酒精(也叫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现象: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二、氧气的制取

14、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2H2O2=O2+2H2O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注意:MnO2在这里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1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加热2KCl+3O2↑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17、水通直流电(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现象:电源两极产生气泡,体积比是2:1,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8、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加热2Hg+O2↑

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液体,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适合制氧气,因为汞有毒)

三、氢气的性质和制法

19、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燃性)

2H2+O2点燃2H2O现象: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放出的热量是同质量汽油的三倍,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因为原料是水来源广泛、热能高、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否则点燃不纯的氢气会发生爆炸!

20、氢气还原氧化铜:(还原性)

H2+CuO高温2Cu+H2O黑色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内壁出现水雾

21、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锌粒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实验室制备氢气

四、碳的的性质

可燃性

22、氧气充足:C+O2点燃CO2煤炉底层的反应(与氧气充分接触)也是炼钢的原理。

炼钢:就是通过碳与氧气的反应,减少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生铁的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0.03--2%

23、氧气不足:2C+O2点燃2CO现象:蓝色火焰,放热,它是许多燃料的成分。 也是煤气CO中毒的原因,CO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还原性

24、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CO2高温2CO

煤炉中层的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生成有毒的气体

25、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CuO高温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获得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氧化铜提供氧,是氧化剂。

26、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是冶炼金属的原理,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27、碳在高温下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2C高温3Fe+2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是冶炼金属的原理,碳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可燃性

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CO+O2点燃CO2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气体有剧毒!这是因为CO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严重者中毒死亡。

还原性

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CO加热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0、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是高炉炼铁的原理。 CO夺得氧,使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

31、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3Fe+4CO2

Fe3O4提供氧,使CO发生氧化反应,所以Fe3O4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高炉炼铁的原理。

六、二氧化碳的性质

与水反应

32、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表观看不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了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常把CO2通过紫色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实际上是碳酸使石蕊变红。

33、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分解:H2CO3=CO2↑+H2O

◆生成物里有碳酸,都直接写成最后的产物,CO2↑+H2O

该反应也用来解释:通入CO2变红后的石蕊溶液加热为什么又恢复成原来的紫色?

与石灰水反应

34、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检验是否生成CO2气体,或鉴定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存在?

解释:①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反而更潮湿了?

②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什么墙壁变得白而坚硬?

③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为了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碳火盆,为什么?

④将澄清的石灰水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上面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膜。 为什么?

⑤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瓶壁上,常常出现有一圈圈白环。 为什么?

⑥为了保鲜鸡蛋,有人在鸡蛋外面的壳上涂上一层石灰水。 为什么?

七、实验室制取CO2

实验室制法

3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同时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石灰石制取CO2,原料经济、易得、反应速率适中,产生的气体便于收集,而且操作简便。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硫酸钙微溶,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

工业制法

3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实际上二氧化碳只是它的副产品,主要产品是生石灰。

37、纯碱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现象:固体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同时溶解消失,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此反应不适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太快,来不及收集,适合作泡沫灭火器的原料!

38、煤炉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化学反应

煤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煤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高温2CO2

39、高炉炼铁主要的化学反应:

高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高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不论高炉修得有多高,都会有炼铁的尾气CO排放到空气中!

3CO+2Fe2O3=高温=3CO2+2Fe高炉炼铁的主反应

40、古诗中蕴寓着化学变化

古诗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1)古诗中蕴含了几种变化?那一句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2)古诗中蕴含了几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三种)

(3)古诗中蕴含了几化学反应?(三个)

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石很不容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高温=CaO+CO2↑

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发生了质的变化。 表现出作者内心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壮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CaO+H2O=Ca(OH)2

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作者更是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

从高温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石灰的这一系列变化,充分表达了作者,身体都不怕粉碎的那种死无所畏惧的高尚气节!

九年级化学上册易错知识点总结

一、实验现象

1.烟与雾:

烟指的是固态小颗粒,雾指的是小液滴。

例如白磷燃烧生成白烟,但绝对不能说是白雾。

人呼出气体可以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

2.光和火焰:

所有物质燃烧都发光,但是只有沸点低的物质才有火焰,木炭燃烧只发光,没有火焰。

铁燃烧火星四射,同样没有火焰。

3.混浊与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混浊。

常见写成混,是错别字。

4.外焰、内焰与焰心:

外焰是最外层的火焰,内焰是中间的火焰,焰心是最内层的火焰。

其中内焰与焰心最容易弄反。

二、反应条件

1.加热、高温和点燃:

加热指的是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反应需要的温度是400-600度。

高温需要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的温度高达800度以上。

点燃指的是稍微加热后反应就自行开始,可以自己提供热量。

2.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也可以减慢。

催化剂必须写在反应的条件上,不要写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位置上。

三、实验仪器

1.酒精灯:

注意酒精灯的“酒”字书写哦!千万别写成了“洒”。

2.蒸发皿:

注意“皿”字的书写,也要认识它的形状及用途。

3.锥形瓶:

很多同学常常忘记锥形瓶的“锥”字怎么写。

4.量筒:

注意筒字是竹筒的“筒”,很多同学会写成饭桶的桶。

5.漏斗:

普通漏斗没有活塞,下颈不长。

分液漏斗有活塞,有盖。

长颈漏斗下颈比较长,没有活塞。

四、元素周期表

学好化学当然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啦!必背!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一定一定要记牢、记清、别混淆!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下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