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2021)

2022-12-06 14:57: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历史 高中 顺口溜

历史年代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农辨药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颠沛少康兴祖祚,昏庸孔甲匿龙精。

桀从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倾。

商朝

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西周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春秋战国

平王迁洛启东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燕韩赵魏秦齐楚,赫赫七强战不休。

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秦朝

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汉朝

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历史高中 如何学好大事件

1、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2、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同学们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

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3、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设计)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样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