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有哪些(怎么查一个食品是否安全)

2022-12-06 14:31: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食品安全检测是按照国家指标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比如: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常用的食品检测方法

目前,我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无论是食品流通环节还是生产源头都开始多环节的食品检测,以确保我们的食品能够安全的到达消费者手中,要想更快更加准确地做到这一步,我们应该合适的检测方法,合格的检测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保证食品流通速度和安全性。

我们以前的检测方法是拿到实验室进行检测,这样的方式确实让我们的检测更加准确,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食品中的各种物质,但是消耗的时间长,要想检测完成我们流通中的食品,需要大量的时间,会导致食品流通受阻,还有一些检测方法非常不准确,对于有问题的食品无法检测出来,是无法维护食品安全的。

我们要想既不耽误食品安全流通的速度,同时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食品安全检测仪可快速检测200多项目,包含非食用化学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病害肉、营养强化剂、抗生素类残留、激素类残留、真菌毒素类残留、化学类残留等现场的定性定量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仪在很多地区都可以使用,并且做到了对食品的实时检测,可以到农贸市场、超市等现场检测,更好地维护了食品安全,尤其是疫情之后,我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加上食品安全技术的提高,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所谓民以食为天,他不仅仅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对于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也具有特别大的作用,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共同维护食品安全是每个消费者、生产者、监管者的责任。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 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 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 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 色谱中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能够准确、灵敏地进行快速定性与定量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广泛的应用于天然毒素、农药、食品添加剂、兽药等的检测。 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20 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 仪器操作简单、方便、应用广泛,但灵敏度不高。 薄层色谱广泛的应用于农药、毒素、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在定性、半定量以及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的分析法,质谱作为理想的色谱检测器,不仅特异,而且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 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成为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应用广泛,前者用于有机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后者通常用于极性较大,热稳定性强、难挥发的样品分析。

2.光谱技术

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方法,通过辐射能与物质组成和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现形式,以光谱测量为基础形成的方法。 光谱分析是一种无损的快速检测技术,分析成本低。 其中,拉曼光谱、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

近红外光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区与中红外区之的电磁波,波数范围为12500~4000cm。 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一种间接的分析技术,通过建立校正模型对样品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速度快、无需制备样品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方面。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技术是一门基于键的延伸和弯曲的振动模式,利用散射光的强度与拉曼位移作图获取信息。 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可以定性分析待测物质,也可以定量检测食品成分中含量的多少。 高光谱图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是20 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集图像信息与光谱信息于一身,在农畜产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生物技术

生物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且在食品检测中备受关注。 由于食品多数来源于动植物等自然界生物,因此自身天然存在辨别物质和反应能力。 利用生物材料与食品中化学物质反映,从而达到检测目的的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具有特异性生物识别功能、选择性高、结果精确、灵敏、专一、微量和快速等优点。 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技术、PCR 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建立在免疫酶学基础上,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原或酶标记的抗体作为主要试剂,通过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呈色反应来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在农药和兽药残留、违法添加物质、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广泛应用,如恩诺沙星、瘦肉精以及嗜碱耐盐性奇异变形杆菌等的测定。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是调查食品源疾病爆发及鉴定响应病原菌的有用工具,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准确快速等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广泛应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素与目标物质结合的物理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反应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为食品检测中的重要工具。 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致病菌、农药和抗生素、生物毒素等方面的检测。 如食品中亚硝酸盐、鼠伤寒沙门菌、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盐、黄曲霉素B1等的快速测定。 生物芯片法是一项综合分子生物技术、微加工技术、免疫学、计算机等技术的全新微量分析技术,将分析过程集成在芯片上完成,实现样品检测的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和信息化。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可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病毒、药物、真菌毒素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的检测分析。

4.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的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也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随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国内发生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如2010年青岛毒韭菜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等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直接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明确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应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这为监管成为政府执法部门提出一大难题。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逐步调整监管模式,由以往由部门监督向技术监管转变。 技术监管中检测的准确性、检测速度的快慢等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技术监管的前体,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引起各监管部门的重视。 由于食品原料大量使用农药、激素、抗生素以及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食品中毒事件频发,且突发性强,蔓延快,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监督快速和预警需要。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相对传统检验检测而言的。 用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在现场对样品进行筛查,其特点是相对危害指标进行定性检测,检测速度快,能赢得时间,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产品实验室检测结果虽然准确、可靠,但周期长、费用高、操作繁琐。

食品安全标准内容

1、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4、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5、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6、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7、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8、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9、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儿童乘车安全知识有哪些(儿童游泳的安全知识有哪些)
上一篇:处暑十种蔬菜滋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