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描写欢度春节作文精选五篇

2022-12-06 06:38:0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5

  很快就是春节了,同学们,你们的春节都是怎么样度过的啊?今天小编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是关于小学生描写欢度春节的作文精选五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连的春节作文

  照大连的过春节的规矩和平常人们过春节基本一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从腊八节开始家家就开始准备过节了。 腊八那一天,人们都熬腊八粥,在粥中放入各种粮食,花生、红枣、莲子及各种豆子,熬成一锅粥。 再就是腌腊八蒜了,把蒜放进一个容器中,用白醋泡,将白醋没过蒜腌到春节就行了。

  之后,便是小年了。 这一天人们买糖瓜,买对联和福字。 糖是来祭灶王爷的,来保佑自己的。 求上天告好事,下界保平安。 这一天孩子们可乐坏了,一口口是甜蜜蜜的糖。 在我们这长辈们给孩子吃蝦糖。

  随后,人们就更忙了,开始买鞭炮,打扫房屋。 之后,人们就杀鸡、杀鸭、杀猪,炸丸子和炸鱼。 开始上街买年货,人们常买面、菜、鱼、和肉,还有就是红色的中国结和各种红色的事物了。

  除夕夜里,人们都守夜,这一天晚上不能睡觉。 人们从10点开始准备年夜饭。 十一点吃年夜饭。 随后就是放鞭炮。 在一片噼里啪啦的大响声中,有些人们等待着钟声,迎接新的一年。

  过完除夕,人们就走亲戚、窜门,初一上公婆家,初二上娘家。 初三初四拜访亲朋好友。 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 一句“新年好“在寒九天中暖人心。

  我的春节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 春节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 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 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 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 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 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春节快乐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过年喽!过年喽!家家户户都忙着放鞭炮,贴春联,好不热闹。

  我家也不例外。 爸爸忙着贴春联,上联是:爆竹声声辞旧岁。 下联是:红梅朵朵迎新春。 这时爸爸拿来一个“福”字却倒着贴,我大声喊道“福倒了,福倒了!”这时,我才悄然大悟,“福倒了”就是“福到了”。

  贴好好春联该吃饭。 我看见桌上的美味佳肴,垂涎三尺。 爸爸拿出鞭炮,点燃引线,只听见“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节目的盛宴,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表妹奇怪地问妈妈:“这什么过年要放鞭炮,贴春联呢?”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妈妈对我们说:“从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天天都骚扰人们,因此,它把天神都惹怒了。 于是,天神把年封在山中,一年只许它出来一次。 人们都很害怕年,一到过年就想方设法提防年的攻击。 有一年年又出来了,这时,有个人在年的面前放鞭炮,把年吓得魂飞魄散,那人又拿出一些红纸,把年吓得落荒而逃。 不久,人们发现了年的弱点:怕响声和怕红色。 从此,就形成了过年放鞭炮,贴春联的风俗习惯。 ”妈妈知道的可真多呀!

  吃完年夜饭,爸爸带我来到院子里放烟花,烟花陆续升上了天空,把天空打扮得绚丽多彩。 回到家里,外婆对我说:“把红色拿着,并放在忱头下,就可以长高。 ”

  今年过年真快乐呀!

  欢度春节作文

  门外,吹来寒冷刺骨的冬风,世间万物都已早早地入土冬眠,而那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却仍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与雪作伴,与风为友。 突然间,我看见它伸了伸腰,抖起了精神……哦,原来它也在等待年的到来呢!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喜气洋洋,这个年忙忙碌碌,这个年烟花漫天,这个年充满了年味……

  冬雪迎年雪,淡淡的,淡淡的落了下来。 像鹅毛一般,轻盈。 轻轻的,轻轻的,随风飘动。 像淘气的孩子一样,在路上贪玩,与伙伴谈话。 就这样,落了下来。 带着自己的梦想——准备迎接新年。 雪是极佳的舞者。 没有伴奏,没有欢呼。 她穿着白色的舞裙,翩翩起舞,有时会拉着伙伴一起,跳着《小天鹅舞曲》……不知是谁那么细心,为了衬托雪窈窕的身材,把舞台的背景选为红色,还在舞台上铺设了红色的地毯,把彩灯设为激情似火的红色。

  购物热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 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 ”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 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 “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 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火药味“砰,啪”一阵炮竹响起,为过年打下了基调。 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要吞噬了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餐味夜,悄悄的到来。 迫不及待的我们便开始热热闹闹地享受丰盛的年夜饭,每一碗菜都是别样的精致细腻,香喷喷的香气在我鼻孔里不断地挠痒,夹上一块,温馨的暖流灌输全身。 说笑声中,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 啊!好香的餐味!

  爱这份浓厚的年味,温馨,美满,快乐……

  喜迎春节作文

  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 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

  对于吃,重庆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重庆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重庆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吃完年夜饭,来看看重庆人过年的活动吧:重庆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 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 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 重庆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重庆人统称为乱劈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

  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 重庆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 另外,过去重庆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重庆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 原先重庆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 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 最大的称烟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 那时候重庆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 老重庆的过年习俗,反映了重庆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重庆人的福气。

下一篇:四年级描写全家欢聚春节优秀作文五篇
上一篇:春节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习俗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