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必考重点知识10条(初一生物必考重点知识2022)

2022-12-06 05:20: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1

从历年生物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一生物必考重点知识10条,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一生物必考重点知识10条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绵,衣藻 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 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 海带 紫菜)(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 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 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 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 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生物学习方法

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 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 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第三、理解图表,提高能力。 近年两高考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 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 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精做习题,举一反三。 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练题、测验题等,精做习题,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 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基础差的同学更要冷静和清楚。

第五、阅读目录,把握整体。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初一生物必考重点知识10条

下一篇: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必修一生物的考点汇总
上一篇:2021年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考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