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成语故事(中国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

2022-12-06 01:15: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06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编整理了美德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美德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臣韩献子死后由魏南子执政。 他把祁氏的领地分割为七个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割为三个县,并让一些贤能的人去担任这些县的长官。 其中有一个名叫魏戊的与魏献子同一个宗族。 有一次,魏献子遇到大夫成鱄(zhuān),开诚布公地问他:“我让魏戊去管理梗阳,别人会不会说我有私心,说我搞宗派呢?”成鱄也推心置腹地回答:“这怎么是拉宗派呢?魏戊对君王忠心耿耿,对同僚十分谦逊,品行端正,办事干练,让他去做县大夫有什么不可以?任用官吏应该不管关系亲疏,一视同仁:那就是看他能不能用道义来约束自己、能不能诲人不倦;能不能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能不能赏罚分明;能不能择善而从。 只要符合条件,就不必担心别人的议论。 ”魏献子于是很放心地让魏戊赴任去了。

美德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美德的成语故事

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 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 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 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美德的成语故事

下一篇:铁杵磨针的原文_译文及赏析(铁杵磨针的原文和译文赏析)
上一篇:房屋出租经典朋友圈文案100句(自家房屋出租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