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2022-12-06 00:33:2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1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于1903年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作者用刚健清新的语言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读来十分真切感人。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创作背景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 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下一篇:王观《庆清朝慢·踏青》原文_译文_作者简介
上一篇: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