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该怎么管理(黄芪的管理)

2022-12-05 16:54:3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黄芪又叫做棉芪,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 黄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保肝利尿、抗衰降压等功效。 但是由于野生黄芪被人大量采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因此现在也开始了人工种植,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 那么在种植黄芪的时候该怎么管理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间苗定苗

  播种后当幼苗齐苗后要做好间苗工作,尽量提早进行,防止幼苗互相影响生长,抢夺营养水分。 在幼苗期的时候最少要间苗两次,第一次在幼苗长高6厘米左右的时候,然后在幼苗11厘米左右的时候再间苗一次。 注意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定苗的时候,对缺苗穴口要做好补苗工作,补上同等生长的健康幼苗。 补苗时不可在雨天进行,栽后要及时浇水,如果缺苗数量过多的话,最好是重新播种。

  2、中耕除草

  黄芪的幼苗生长速度是非常慢的,在幼苗出土后通常杂草的生长较快,如果没有及时管理的话,是非常重要导致草荒的。 因此要及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中耕不仅能够有效的除草,还能够提高土壤松软度,阻断土壤的毛细管,避免水分蒸发过快,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一般每年需除草3次左右,具体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而定。 中耕的时候要注意深度,不可过深,防止伤苗伤根。

  3、适时追肥

  黄芪对营养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除了种植前要施足基肥之外,在黄芪生长前两年的时候每年至少追肥3次。 保证满足黄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每次追肥的时候可与中耕除草工作一起进行。 不过在第一次中耕的时候不宜追肥,避免幼苗产生肥害。 每次的肥料都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要着重注意施好越冬肥,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施肥后要注意培土,避免植株越冬产生冻害。

  4、合理浇水

  在黄芪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都不太高,在幼苗期的时候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少。 为了促进黄芪根部下扎,增强根部生长能力,提高产量,在墒情充足的条件下,可以不浇水。 不过如果墒情不好的话,那么要适当小水滴灌,一次性不可浇水过多。 在结果期的时候,如果处于高温干旱的环境,也要及时浇水。 保证种子成熟,提高种子的质量。 土壤水分过多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防止黄芪根部腐烂,影响生长。

  黄芪开花也是需要消耗一定营养的,如果不留种子的话,我们可以将摘除花蕾花朵,促进根部的发育。 可适当喷洒花蕾抑制剂控制花朵的生长,将营养集中在根部,提高黄芪的品质。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下一篇:你知道杏鲍菇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上一篇:吃灵芝的禁忌人群(灵芝的吃法及禁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