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与刘娥的历史故事(宋真宗赵恒和刘娥的儿子)

2022-12-05 14:01: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0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而刘娥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刘娥是赵恒第一个真正爱上的女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真宗赵恒与刘娥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真宗赵恒与刘娥的故事

  刘娥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本是山西太原人,她老爸曾任地方的军官和市长,后来在战争中死了。 一岁时,她老妈也因病去世。 无依无靠的她在苦难中长大,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机。 长大后的刘娥开始学戏,不仅声音甜美,而且很聪明,再加上容貌出众,在几次戏曲擂台赛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红了起来,成为女明星。

  18岁时,嫁给了一个银匠为妻。 为了做生意赚钱,银匠带着刘娥来到当时的京城开封。 谁也没有想到,刘娥的开封之行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开封,刘娥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开封非常繁华,有钱人很多,戏迷也很多。 刘娥一出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红,不久,她的名气越来越大。 此时,后来成为皇帝的赵恒才14岁,被封为襄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赵恒也是一个戏迷,他听说了刘娥的名字后,就带了几个保镖,穿了便装去看刘娥的演唱。 一见到刘娥的花容月貌,赵恒这个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刘娥那暗中传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马,立即就把刘娥带回他的别墅里。 赵恒的奶娘对来历不明且出身卑贱的刘娥十分不满,就到赵恒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状,说少爷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不是好事。 宋太宗听了勃然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送走。 赵恒只好暗中将刘娥送到自己的一个亲信家里,偷偷去和她见面。

  没想到,刘娥离开赵恒的别墅后,开始勤奋读书,并研习琴棋书画。 这样一来,赵恒对刘娥更是刮目相看。 可以说,刘娥是赵恒第一个真正爱上的女人,这份爱极为难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做了皇帝,是为宋真宗。 刘娥进宫,立即被封为美人,不久便被封为贵妃。 因为赵恒的宠幸,刘娥的地位不断提高。 但刘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长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给赵恒生一个孩子。 然而,刘娥当时已经不会生育了,于是,她想出一个移花接木的计策,把自己的丫环李氏送给了老公赵恒。

  年轻美丽的李氏不久就怀孕了,后来顺利产下一个男孩。 赵恒喜出望外,给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刘娥也很高兴,她设计立即将李氏生下的孩子占为己有,并严禁皇宫里的人向孩子说明真相。 赵恒宠爱刘娥,也默许她抱养李氏生下的孩子。 不久,刘娥被赵恒立为皇后,史称“刘皇后”。 赵恒死后,刘娥垂帘听政。

  刘娥将李氏生的孩子占为己有的事情,后来被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反映出古代皇宫里以孩子为砝码来争夺皇帝宠爱的真实内幕。

  宋真宗赵恒的个人简介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 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 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葬永定陵。 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好文学,善书法。 着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澶渊之盟

  北宋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自咸平二年(999年)开始,辽国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即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宋真宗赵恒简介,宋真宗赵恒和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朝承天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 警报一夜五传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 当时宰相王钦若、陈尧叟分别主张迁都于江南及蜀地,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击退敌军。 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 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 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壮大百倍。 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 敌人趁机进攻。 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赵恒才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赵恒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 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 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挞凛。 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便要求议和。

  赵恒派使者曹利用去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际,告诉曹利用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算要百万也可以!”寇准知道后,却指着曹利用愤怒地说道:“如果超过30万两,就提人头来见。 ”

  经过曹利用和辽使者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 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 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且低价购买许多马匹用于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朝,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 ”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 ”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不是教科书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的钱宋又可以通过外贸赚回)。 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宋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去世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 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

  天圣二年(1024年),加谥为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庆历七年(1047年),加谥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下一篇:刘邦与戚夫人的爱情历史故事
上一篇:山坡羊.冬日写怀(二)-元曲精选(山坡羊·冬日写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