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

2022-12-05 13:56:3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2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1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 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 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 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还有“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 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 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 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 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 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 “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 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 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2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大家对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 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 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 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 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 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 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 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 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 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 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 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 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 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3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 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 《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 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 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 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还有“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 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 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4

几天前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论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历代兴衰、文化变迁,都在其中;书中更是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在三字经中看到了几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这段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里替人看守家门,鸡会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 人如果不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以供人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 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还真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还有这个段落也很好:“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意思是: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它来照明读书。 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他们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他们虽然很劳累,但仍坚持读书,意志超过了常人。 这段话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的是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 这可怎么办呢?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就灵机一动,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挂在自己的书桌上方。 小车胤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来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学者。

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嬉戏玩耍,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 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的教材,影响极其深远。 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值得我们去阅读。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

《三字经》类似于现在的儿歌,虽每一句话很短,却包含着一个个的小故事,所谓的短小精悍。 从小学起,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开始教我们这一个个小句子,并把意思告诉我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每个人出生下来之时,并不会有什么恶的思想的产生,每个刚出生的人并不会烦恼。 然而,老者对世界的感觉却很多,有些老者在年轻时做过不少好事,他们就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的温暖,因为他们在带给别人温暖的同时,也会自己感到温暖。 而以前经常干坏事的人,终究会为之前做过的坏事感到愧疚、后悔。 所以要像新生儿那样善良,给别人温馨的感觉。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个道理可以在《曾子杀猪》中看出。 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她的儿子要跟去,但妻子不让,于是骗小孩说等她回来后会杀猪给小孩吃。 于是,后来曾子按照之前的诺言,给小孩杀猪吃了。 如果当初曾子没有按照这个诺言实行的话,小孩当时肯定会很伤心。 因为他期待的事情到最后变成了大大的失望,在他长大了以后,便会把这种不守诺言的事情再实行到下一代,便会一代代的传下去,变成了不好的结果。 所以要从小对孩子好好教育,把好的知识、品行给予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以上故事所阐述的种种道理都是古人将经验总结下来的,是要经过多少时间的考验,所以到现在都能长久流传。 让我们思考着古人的话中道理去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吧!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读完三字经的心得体会(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0字)
上一篇: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经典诵读《三字经》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