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墟市?(归墟的小说)

2022-12-05 09:35: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乡村定期集市。 这类集市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最原始的低级市场,大概 来源于古代的“日中为市”。 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 类低级市场。 宋代乡村定期集市有了较为广泛的发展。 广大地区仍称这种集 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还有的地方称为痃市、村市、山市、野市、子 市、早市等。

这些乡村集市都有固定的日期,如“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 裨贩,谓之虚市”。 所谓痃市中的痃字,很可能是街字的异读。 一说痃即疟 疾,间日复发,痃市为间日一集。 乡村集市是周围村落的农民、小工、小商 买卖交换的场所,以自己的农副产品交换农具、日常用品之类,称为赶集或 趁墟。

在交易之后,一般四散回家,集市上没有居民。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 展,不少乡村集市形成为新的居民点,汇集了行商坐贾,发展成为相当繁荣 的贸易点,并上升为镇、县。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定期的乡村集市构成 为商业网。 宋政府对乡村集市的发展,不加干预,有时还予以提倡。

如熙宁 十年( 1077 ),政府许可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边境居民“兴置草市, 招集人户住坐作业”,使杂居的蕃汉人民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得到方便。 除 岭南墟市宋初一度不征商税之外,广大乡村集市都征收商税。 但这些集市的 商税被当地富豪“买扑”承包。

在全国商税中,乡村集市的商税占有一定比 重。 明清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时期。 除岭南地区仍称为“墟市”外,其 他地区多称为“市”或“集”。 江南地区乡村集市的发展达到了相当可观的 规模。 弘治间,上海县有十一个市。 市的所在地的居民多数在一百户至三百 户之间,个别的市有五百户至一千户。

除了商品生产及交易外,茶肆酒楼也大量出现,市镇生活的寄生性日渐增大。 市之较大且繁荣者,往往不在镇之 下。 吴县月城市,因地处阊门内,成为“各省商贾所集之处”。 由于商品经 济的发展,一些市渐渐向专业化转变,吴江县庵江市,“居民数百家,铁工 过半”。

某些市还发展为镇,以丝织业著名的盛泽镇,明初为一小村落,嘉 靖间“始称为市”,明末清初,盛泽已成为吴江县第一大镇。 这些分布广泛 的市成为仅次于镇的地区性商业中心,并与镇一起初步构成区域性的市镇体 系。 岭南地区的墟市出现了一些“逐日市”和专业化的墟市。

北方地区则以 定期集市为主,其繁华程度逊于江南。 清代以后,尽管某些市衰落,但总的 趋势是仍在发展。

下一篇:亚洲蹲为什么感觉只有亚洲人跟非洲人可以做到?
上一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标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