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罪犯被腰斩之后,多久之后才会断气?

2022-12-05 05:27:2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9

腰斩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将犯人齐腰斩断,由于上身器官完好,犯人不能瞬时毙命,还要再凌受一会儿,等鲜血流尽,犯人才能死去。 在这一时半会儿,可想犯人会是何等的痛楚。

在历史上,腰斩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对犯人的砍斫逐渐取代了殷商的烧、烤、蒸、煮,成为主流。 周朝的死刑主要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杀则是杀头。 人的头部最细,一刀下去可断,但腰部虽骨骼不多,一刀下去也很不好断,更何况春秋以前兵器多为青铜器制成,刀刃的硬度和锋利度是不及铁器的,因此腰斩就需要用重器的斧或钺。 后来铁器得到应用,腰斩也就多以刃利背厚不易磨损的铡刀来行刑,而且用铡刀腰斩,对刽子手杀人的技术要求不高。 腰斩时,犯人必须脱光上身,将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被一截两断,残忍至极。 直到清朝雍正时期,这种残酷的刑法才被废除。 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的历史名人被处以腰斩之刑。

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曾为大秦帝国的建立,立功至伟,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制定《大秦律》,还力排众议,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中央集权,为此后的两千年封建王朝,定下了最基本的政治框架。 但是李斯因一己私心,妄图永保富贵,竟被赵高迷惑,与赵高一起矫诏立胡亥,赐死公子扶苏,最终又被赵高诬陷,但李斯觉得自己有辩白能力,虽在狱中受尽折磨,却不自残,期望有一日能有转机。 但赵高是绝对不会给李斯机会的,最终李斯身被五刑(黥、劓、斩左右趾、枭首、剁成肉酱),被腰斩与咸阳东门之外,并被夷三族。 行刑之日,李斯对自己的儿子苦笑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临死方名白名利富贵俱流水,活着最重要,已经太晚了。

西汉时期的晁错,《论贵粟疏》的作者,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力主重农抑商,纳粟授爵,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经济。 面对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他提议削藩,触怒了天下诸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叛乱。 面对汹汹叛军,景帝听从宦官太常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籍没其家。 结果叛军不但不退,反而更为嚣张。 可怜拳拳晁错,成了景帝平复诸侯之怒的牺牲品。

汉武帝时期的栾大,为胶东王刘寄宫中的尚方,长像英俊魁梧,曾与会召唤鬼神之术而被封文成将军的李少翁拜同一个老师学习方术,很有策略,敢说大话,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视。 汉武帝就封他为五利将军,又拜他为天土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后又封他为乐通侯。 随后武帝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孀居卫长公主嫁给他,并送给十万金作女儿嫁妆,将公主的汤沐邑改名当利。 栾大身佩六印,得驸马之尊,一时贵振天下。 但是没过多久,汉武帝发现栾大的方术大多不灵验,并不能通神,就大发雷霆之怒,将栾大腰斩弃市。 这真应了爬得高,摔得狠那句话。

唐太宗时期的辩机和尚,十五岁出家,英俊饱学,潜心钻研佛学十余年,曾帮助回国的唐玄奘翻译经文,完成《大唐西域记》,名噪一时。 唐太宗最宠爱的高阳公主因政治原因,被赐婚大功臣房玄龄儿子房遗爱。 房遗爱粗鄙不堪,空有蛮力,很不得公主心意。 因此公主一直不接纳丈夫。 偶然的一次出游,公主在骊山的一间草庵里,遇到了俊美饱学的辩机。 二人一见钟情,高阳公主更是浪漫热烈。 他们相互纠缠了七八年,生了两个儿子。 辩机是玄奘高足,盛名在外,一直梦想做一个有道高僧,无奈与高阳公主的孽缘,让他不能自拔,一直陷于自我情感的逃避挣扎之中。 后来他被选去别处译经,为解相思之苦将公主赠送的玉枕藏匿在身边,不想竟被小偷偷去。 小偷在销赃时被官府拿住,公主与辩机的不伦不类之恋遂大白于天下。 唐太宗听闻勃然大怒,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之刑。

明成祖朱棣篡位,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踪。 燕王正据殿上,忽有一人满身缟素,趋至阙下,伏地大哭。 燕王凝视道:“莫不是方孝孺吗?朕正要拿你,你却自来送死。 ”孝孺抗声道:“名教扫地,不死何为?”燕王道:“你想死,朕偏不让你死,如何?”说吧,命左右带博士方孝孺下狱。 燕王起事以来,对反抗者绝不留情,一个字,就是杀,却为何不杀方孝孺呢?原来燕王南犯,留重要谋士和尚道衍辅佐世子据守北平。 道衍送燕王出郊,跪启道:“臣有密事相托。 ”燕王问何事?道衍就说:“南朝有一文学博士方孝孺,素有学行,倘殿下功成入京,万不可杀此人。 若杀了他,天下读书种子,从此断绝了。 ”燕王谨记心中,虽方孝孺素服哭殿,燕王仍有意劝服。 就派其门生入狱劝说,被孝孺骂出。 不久燕王想起草即位诏书,廷臣俱举荐方孝孺,就从狱中提出方孝孺。 方孝孺衰绖登陛,悲恸不已,自然痛斥燕王篡逆。 让他起草诏书,他投笔掷地,且哭且骂道:“要杀便杀,诏不可草。 ”燕王忍耐不住,不由恼怒道:“就使你不怕死,独不顾九族吗?”孝孺历声道:“便灭我十族,我也不怕。 ”说把复拾笔草书“燕贼篡位”四字,掷于燕王,燕王一看,勃然大怒,命人用刀把方孝孺从嘴角直割至耳,方孝孺满脸是血,仍忍痛怒骂不绝。 燕王盛怒之下,诏收孝孺九族,并及朋友门生,凑作十族之数,让孝孺旁观,一一收斩,共计八百七十三人,还谪戍荒者数千。 方孝孺始终不屈,被燕王处腰斩极刑于南京聚宝门外。 据说方孝孺慷慨就戮,被斩两断后,上身尚以肘撑地,以手蘸血连写十二个半“篡”字才绝。

最后一个被腰斩的名人据说是清雍正年间的河南学政俞洪图。 俞洪图是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浙江海盐人。 雍正十年被任命为河南学政,负责一省文教及举人科考。 当年举人科考时,他谨防有弊,督管甚严,但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没想到俞洪图的仆人欲得举子贿赂,就与俞洪图小妾林氏串通,把考试的有关命题材料贴在俞洪图的官服里,俞洪图穿上出去,当仆人帮其脱衣服时,就撕下材料,传给外面的举子;举子答好后,再由仆人以同样的方法传进去,以此受贿达万余两。 俞洪图因大意,对他们的勾当茫然不知。 但不久外面却传得满城风雨。 雍正十一年,兼河南巡抚的王士俊查得此事,就上书弹劾俞洪图,告他纳贿营私。 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命户部侍郎前往河南会同总督山西、河南的河东总督严查此案。 后来案件大白,雍正帝恼怒之下,御批对俞洪图斩立决。 俞洪图的亲家邹士恒受命接管俞洪图的职务,并按雍正御批,对俞洪图施以腰斩之刑。 邹士恒慑于天威,不敢将此刑告知俞洪图。 因此俞洪图也没让家人提前贿钱给刽子手,以便在行刑时给予其速死。 当临行刑时,俞洪图才得知是腰斩,已来不及贿赂刽子手,刽子手就给了他一个凌受慢死。 行刑后,俞洪图上半截身子痛苦万分,直在地上打滚。 他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邹士恒向雍正帝如实汇报了这一惨状,雍正帝也感到腰斩太残忍,太不人道,就下诏从此封刀,废除了腰斩之刑。

不过历史上也有将要被腰斩而最终没被腰斩活下来的名人。 楚汉战争时期的韩信,离楚投汉后,做一名小卒时,因犯法当受腰斩。 与他一同犯法的十三人相继被腰斩后,轮到了韩信。 韩信居然仰躺在砧板上,看着将要落下来的刀刃,大声说:“刘邦那小子不是想夺取天下吗?为何还要斩杀壮士!”监斩官夏侯婴奇其言,为他的勇气和豪言折服,大呼“刀下留人”,不仅没杀韩信,还将其荐举给了刘邦,让他做了一个管粮饷的都尉。 真是多亏了夏侯婴的一嗓子,不然刘邦的大汉江山就很渺茫了。

西汉初还有一个叫张苍的人,曾以宾客身份跟随刘邦攻打南阳,也因犯法要被腰斩。 他脱掉衣服,伏在刑具上,身体又高又大,皮肤肥硕白晳得如同葫芦籽一般,碰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好,向刘邦说情,刘邦就赦免了他的死罪。 后来张苍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夺取天下,因功被封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到汉文帝时,因有拥立之功,张苍替灌婴,继任为丞相十五年,精定汉代音律历法,与民休养生息,直到汉景帝五年才去世,谥号文侯。 张苍在世,对自己的救命恩人那是感恩戴德。 张苍做了高官后,经常把王陵作父亲一般侍奉。 王陵死后,已是丞相的张苍,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见王陵夫人,献上美食后,才敢回家。

从以上名人被腰斩的事例可见,人身体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段时,其神智尚为清醒,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断气。 至于腰斩后能停留多久犯人才死,这就要看刽子手如何行刑了。 正像上边所说,如果刽子手行刑偏上腰斩,那犯人就死得快,反之犯人就死得慢些,多受痛苦的折磨。 据说要想让犯人多受罪,除刽子手下偏以外,再将腰斩的犯人上半截身子移到一块桐油板上,止血不得出,犯人可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可想象那时的犯人会是何等的痛苦了。 正应了那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刽子手因此还要挣将死之人的钱财,那是何等的冷酷无情了。

下一篇:子婴是怎么杀的赵高?(子婴为什么杀赵高)
上一篇:手机无线网络显示无法加入网络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手机显示无法加入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