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2022-12-05 03:12: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雍正王朝》中,十三爷仅仅凭借弘昼的一句话就判断出了隐藏的危险,愤而前往丰台大营,重掌兵权。 八阿哥胤禩串通弘时,以整顿旗营兵务为由,召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带兵进京。 而在关外的八旗官兵驻扎在丰台大营的时候,弘时又误导弘昼“假传圣旨”,进而让关外四位铁帽子王带来的将领控制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而越想越不对劲的弘昼似乎闻到其中的端倪,因而在上朝前,找到了十三爷胤祥说明了实情,十三爷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只身前往了丰台大营,进而重新掌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同一时间,朝堂之上,八爷党一众伙同关外四位铁帽子王以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为由,对雍正实施逼宫,隆科多也假借理由撤换了防卫宫殿的御林军,此时的雍正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十三爷带兵赶到,同时更是带来他重新掌握丰台大营控制权的消息,帮助雍正化解了眼前的危机,同时也宣告了八爷党末日的来临。

十三爷之所以能从弘昼的一席话中发掘隐藏的危险,也是有着他的思考和顾虑。

一来,丰台大营驻防北京,必然是上三旗的官兵,况且也是通过他们来关外来的下五旗的旗营兵务,现在反而是被关外来的将领控制了起来,说明关外的铁帽子王并不是来整顿旗营兵务,而是另有目的,而现在失去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使得雍正和整个北京城变得非常的危险。

二来,十三爷非常了解弘昼的性格,做事虽然浮夸但是绝不会出格违制的弘昼必然不会违背雍正的旨意做事,说明其中必然有蹊跷,并且弘昼此时主动向自己说明情况,更说明弘昼从中发现了什么活着因为他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这也让十三爷瞬间紧张了起来。

三来,就是与弘昼同行的是弘时,此时的弘时因为和八阿哥走动的过于亲密,已经进入了十三爷的视线,因而十三爷也断定,此时的弘时已经有了背叛自己父亲雍正的想法,而弘时的背叛无疑是对雍正最大的威胁和打击,也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才有了十三爷坐在担架上,拖着病重的身躯赶赴丰台大营重夺兵权的一幕。

坐在担架上的十三爷依然能够迅速的控制兵权,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十三爷的身份和地位。 一方面,雍正和十三爷非常清楚丰台大营的重要性,必然一直将其牢牢控制在手中。

在雍正登基前,邬思道就向雍正说明过丰台大营的重要意义,而在雍正登基的过程中,也是有赖于十三爷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进而率兵勤王,稳固了皇位。

这使得雍正和十三爷必然非常清楚丰台大营的重要性,实际上雍正登基的当晚,十三爷来到丰台大营杀死成文运,夺取丰台大营兵权的时候,就已经将丰台大营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撤换,是由十三爷的亲信掌管。 而凭借雍正对十三爷的信任以及十三爷军旅阿哥的身份,雍正登基这些年,必然也是一直由十三爷代雍正管理丰台大营,从上到下都是雍正和十三爷的人,因而当十三爷重新出现在丰台大营的时候,可以立马掌管兵权。

另一方面,十三爷是掌握大权的怡亲王,远非关外铁帽子王和他们手下的将领能比。

十三爷胤祥自始至终就坚定地站在雍正一边,因而在雍正刚一登基就被封为怡亲王,并且是“铁帽子王”。

作为雍正亲封的铁帽子王,又是雍正最为信任的宠臣,进入军机处,还是掌管实权的王爷,因而无论是权势还是地位,远不是那四位依靠承袭爵位获得铁帽子王的关外王爷所能比的,因而在十三爷所拥有的绝对权势和地位面前,关外的下五旗官兵必然只能服从交权,即便是四位王爷在场,也无法与十三爷相抗衡。

所以,即便是十三爷躺在担架上,凭借其身份和地位,依然可以重新掌管丰台大营的兵权,带兵进宫勤王,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十三爷能够重掌兵权与八爷党一众对于十三爷的疏忽有着巨大的关系。 八爷党中的九阿哥,在十三爷病重的时候,就曾经说“老十三还是先管好他自己吧。 ”也正是因为十三爷自雍正执政中期开始,身体大不如从前,长期卧床,因而长期未能参与政务,也正是因为如此,去丰台大营安排旗营兵务整顿的事情,雍正才会交给弘时和弘昼去。 毕竟,丰台大营只听雍正和十三爷的,而弘时和弘昼是雍正的儿子,也是因为雍正的关系才会为丰台大营的守将所相信,要不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丢掉了控制权。

由于十三爷的病重,使得八爷党觉得此时的十三爷已经无法再没有能力去妨碍这次逼宫的行宫,更为重要的是,八爷党自认为皇宫内有隆科多的支持,皇宫外由控制了丰台大营,已经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因而对于此次逼宫行动的成功有了盲目的乐观和自信。

而弘昼临时告诉十三爷丰台大营的情况,十三爷突然前往,也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更是八阿哥等人所未曾想到,并且没有及时了解的。

也正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再一次疏忽掉了十三爷,使得十三爷再一次的带兵勤王,将八爷党势在必得的胜利变为了最终的失败,同时也宣告了八爷党的彻底终结。

下一篇:《康熙王朝》中,铁丐伍六一的义父洪家声被孝庄释放,他为何大喊让魏东亭把义父抬回?
上一篇:慈禧在弥留之际,留下三个遗愿,至今仍被人唾骂,到底是什么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