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成立50周年,目前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

2022-12-05 03:01: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1

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 在2017年的东盟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以及东盟同对话伙伴的领导人对话中,各方都在庆祝东盟成立50周年。

不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看,东盟在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目前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主要是内外两方面的:

内部的挑战是,东盟内部的整合和推动缺乏动力。 随着东盟成员国的老一代政治强人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东盟的发展面临着缺乏领导者的尴尬。 印尼人口占东盟的40%,经济占东盟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排名其后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不到印尼GDP的二分之一),理应是地区的“天然领导者”。 在东盟的内部整合上,事实上有赖于印尼扮演“仁慈霸权”的角色。 2015年时,东盟内部贸易额仅占东盟贸易额总数的26%,远远低于欧盟内部贸易额占到的60%比重。 印尼需要将最大的市场提供给其他东盟国家,如此才能推动一个经济整合的东盟。 苏哈托当政时,印尼是有意识地以地区“老大哥”自居,但是苏西洛(2004-2014)和佐科(2014-)都更关注印尼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将推动东盟整合放在首位。 当然,这部分是为了迎合印尼的内部民族主义情绪。 印尼国内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尼不值得为东盟做出牺牲,同时也认为东盟的存在事实上限制了印尼的大国作为。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虽然过去是东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但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内政不稳,影响其精力,新加坡则由于体量太小而无法扮演领导者角色。

另一个问题是,东盟缺乏推动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机制。 东盟的合作是基于所谓“东盟方式”,但是这种合作方式带来的问题是,没有任何强制力,实施中也不受监督。 而且东盟合作的进程完全受成员国的掌控,成员国掌握了完全的决策和控制权,东盟秘书处能发挥的作用和空间都太小了。

外部的挑战是,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加剧,导致东盟“中心地位”的逐渐瓦解。 李光耀曾说,“大象打架,脚下的草地必定遭殃”。 过去,由于美国对东南亚的投入三心二意。 日本对亚洲缺乏身份认同,印度则是1992年才开启“向东望”影响较弱,使得东盟能够成为地区各种关系网络中的“结点”,形成了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但是,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推行,南海问题的分歧和争端上升,中国经济优势的凸显,东盟“中心地位”遭遇重大挑战。 各个大国都在对东盟采取“分化”的政策,分别倚重东盟的某个成员国,而不是同作为整体的东盟打交道。 例如,印度是选择新加坡、越南、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作为重点。 中国在东南亚推行的“一带一路”和澜湄合作,也更依赖柬埔寨。

下一篇:全球首个因新冠病毒灭亡的“国家”,真的称得上是国家吗?
上一篇:互联网有什么优势?(互联网有什么优势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