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是一件很俗套的事情吗?怎样避免俗套?

2022-12-04 12:16: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9

求婚是一件很俗套的事情吗?怎样避免俗套?

慕容认为:求婚不俗套,应该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去追求。

对于求婚一词,进入百度搜索后,你会看到相关结果大约有44,300,000多个。

求婚,古已有之。

“求婚”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姚兴载记下》:“今来求婚,吾已许之。 ”唐代李复言在《续玄怪录•定婚店》也有记载:“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方求婚,不成。 ”

宋代,孔平仲在《孔氏谈苑•杨大年不愿富贵》中也提道:“[王旦]卒时,属其家事一付大年。 丁晋公来求昏,大年令绝之。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今太子波元妃已殁,未有继室,王何不遣使求婚于齐?”

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魏月波]丰姿娟丽,有如初日芙蓉。 远近咸啧啧艳其美,争求婚焉。 ”

庐隐《海滨故人》四:“在路上玲玉告诉露沙,这次剑卿向她求婚,已经不能再坚执了。 ”

古代的“求婚”,有如此多的记载,他们是如何完成的,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程序?中国古代的婚俗讲究“六礼”。 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指是择配、提亲,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问名,是所谓的“讨八字”。 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 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包含有问清姑娘是谁生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 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纳吉,指提亲。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 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家,谓之纳吉。

纳征,即如今所说的“送彩礼”、“送嫁妆”。 “征”的意思是成功。 送彩礼之后。 婚姻就算成立了。 未送彩礼时,婚姻未必成立。 现在,很多地方有“定婚”一说,也大概是这个习俗的沿承。

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 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

亲迎,指娶亲。 男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这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展示,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大摆厅席、宴请宾朋。

“六礼”之俗,由来已久,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具体仪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但作为婚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却一直延续下来。 解放后,不需要媒说之言的新式婚姻,自由恋爱结婚,则另当别论。 由此可见,求婚不是一件俗套的事情。

既然求婚不俗套,那么,你求婚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心上人的喜好而进行。

在重要的时间点,可以让喜欢的人儿愉快答应你。 比如“5.20”,寓意“我爱侬”、“5.21”,寓意“我爱你”、“11.14”,寓意“一生一世”……还有很多的节日,比如“12.14”情人节、“七夕”等,都是情人眼里容易出彩的日子。

在重大的日期里,两人相识相爱的某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相识X周年,约会X周年,都会撩动对方敏感的心弦。 还有人说在对方生病时,因为人在生病的时候情感最脆弱,其实这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很多夫妻吵架时妻子都爱说“我当初是吃错什么药了才会看上你”!

重要的场合下,比如男方是军人或者公安,刚刚执行某项任务归来,这个时候,他的经历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在此时求婚,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有趣的求婚事例。

1、有一次回家,女朋友被强行要求演女主角……那场戏叫《傲慢与偏见》。 没看过没关系,反正结局是男主角和女主角甜蜜地在一起了。

2、女朋友喜欢跑步,特意为她跑了一个“Marry me(嫁给我)”的足迹。

3、男朋友求婚时全家人都来了,重点是大热天打着雨伞……

4、女友爱玩大富翁,男方特制了一个棋盘,底下是藏有戒指的,最后她戴上了还不敢相信戒指是真的。

5、男朋友用航拍向女方求婚,最后都感动地哭了。

6、男友是驯养员,它的搭档海豚是成功说服她的关键。

姑且慕容提醒朋友们:关于求婚,只要真心实意地去追求对方,不要在意形式,不必看重外表,因为婚姻漫长,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百分之百地去爱对方。

下一篇:众筹留洋过来,到底跑偏了多少?
上一篇:婚姻里最高级的修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