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丞相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

2022-12-04 12:01: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0

宰相,我国封建社会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相的职务是辅佐帝王总揽国政,统率群僚,但历代所用正式官名有变化。 如秦、西汉时以相国或丞相为名。 东汉时名义上司徒当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国政,而实际上则权归尚书,尚书令无所不统,实为宰相。 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管机要,和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实为宰相之任。 隋、唐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中叶后,凡为宰相者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等职衔。 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官称,和他的副职参知政事合称宰执。 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 南宋孝宗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以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皇帝亲揽政务。 此后,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及清代的军机大臣都是宰相之任。

丞相,官名。 战国时期,秦悼武王二年始设左右丞相。 至秦朝,中央官吏以丞相、国尉、御史大夫为最高,时谓三公。 丞相作为正式官名,是从秦国开始而在秦朝确立的。 丞相制度的确立,完成了战国以来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要变化,即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使权为进一步集中,君权得到加强。

西汉初,改丞相为相国,不久,恢复旧名,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元寿二年(前1年)改称大司徒。 东汉未复称丞相。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废时置,有时叫大丞相或相国,大多由权臣担任。

唐废丞相,而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为宰相;又因为这些官的品位高,轻易不授人,而以其他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义任宰相之职。

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均置左右丞相。

明初设丞相,洪武时废。

长期以来,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称,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下一篇:济南祯诚水暖设备有限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有事业线的人就一定能事业有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