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朱元璋”是如何开国的?

2022-12-04 10:54:0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穷放牛娃开始,经过一步步的努 力,洪武元年,不到四十岁的朱元璋开创了历史上长达 280 年的大明王朝!仅用 15 年的时间!我感觉确实了不起,看看他是怎么踏上帝王之路的!

朱元璋既不是当今的富二代官二代。 朱元璋贫苦身世。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惨到掉渣的人成就了中国历史上难有的伟业。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他的发家之路上,朱元璋用他的才干和人生伦理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这其中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看看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点: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扩内需、储资源、勤务实

朱元璋从元朝手中攻下了金陵,环顾四周,强敌如林。 东有张士诚、方国珍,西有徐寿辉、陈友谅,南面是元朝的军队,北面是他的顶头上司“红巾军”统率刘福通在和元军主力厮杀。 在诸多势力之中,被围在中间的朱元璋实力是最为弱小的,可以说稍有差错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在那个时期,时局动荡,各路农民起义军都在兼并土地来壮大自己,却又害怕他们共同的敌人----元朝的反扑。 所以就地利而言朱元璋是既被四周强敌窥视,而对手又为他提供了抵挡元军的屏障。 就好像现在的商战一样,有利可图却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必须要有合理的策略和相应的执行力才能在如此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壮大。 于是朱元璋筛选了手下们的建议,采纳了朱升的九字真言----即后来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 ——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积极的防御战略,朱元璋在战争的初期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好不容易占领了一块儿根据地,却又强敌环伺,无法向外发展,进退不能怎么办?“高筑墙”的意思不能从字面理解,就是垒墙就行吗?实际上这里暗含的意思是,你要是去和别人争夺市场,就会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和风险,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大,作为一个小公司,朱元璋无法承受带来的严重后果,那看着别人抢夺市场又眼红,那就只好把自己的市场内需扩大,不追求规模效益,而采用集中化的业务战略定位,别人要想进行竞争也要付出很大代价,而且朱元璋在这个区域品牌形成,就像“非常可乐”把农村定为他的进攻方向一样,农村一开始不知道有可口可乐,就知道有“非常可乐”,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打仗)人事成本(军饷)。 总结一下,大并不代表强,集中所有资源用在一个地方,方能产生局部优势,从而逆转战局!

“广积粮”——维持和平,才能为朱元璋赢得时间,但是军队不打仗干什么?而且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可是资源恰恰是朱元璋所缺的。 而且农民的数量严重不足,1个老百姓要供10个兵打仗,这问题非常严重!如果把兵当作营销人员,而农民看做生产工人,这就可笑了,没有产品,销售人员怎么打仗,那不成传销了吗?所以朱元璋终于醒悟过来了,抓紧把士兵们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能种粮能打仗的兵),是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别小看这步工作,朱元璋要开很多动员会,改变员工的价值观,重新营造节俭、尊重的企业文化,呵呵,这不但营造了和谐氛围,改善了销售队伍与生产队伍的人际关系,还在提高生产率和现金流上得到了重大突破!这为朱元璋在后面的兼并、重组赢得了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储备和现金储备,以至于出现次贷危机后,别人都愁眉苦脸,而朱元璋却大肆收购。 总结一下,战略规划里资源的积累、调配、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缓称王”——缓称王是典型的跟随战略,用低调务实的办法来把注意力关注最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弄花架子,每个属下都希望朱元璋称王,因为朱元璋称了王原来叫“经理”,现在就可以叫总监,原来叫“总经理”,现在可以叫“首席执行官”,但是这又有多大意义呢,中国人爱面子呀!能够说服大家沉下心来做事,朱元璋的领导力就很强,那时像现在一样也是“浮躁年代”!

朱元璋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在南方群雄割据的势力中由最为弱小渐渐的变得有了竞争的实力。

第二点:器小与志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

依靠九字真言积攒了一定实力后,朱元璋的发展出现了瓶颈。 随着时局的发展,各大军阀之间的小势力都渐渐被兼并。 朱元璋这个时候面临一个决择----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之间拿谁先开刀,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张士诚比较弱,希望先对付他,并利用占据的江浙一带土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与陈友谅决战。 应该说这个决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朱元璋在此时体现了他的天才的战略眼光。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辞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诉了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 如果我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时就很难说了。 ”

最主要的是朱元璋具备了领导者的品质,接下来我们看下:

1、苦难是做大事者的必修课

2、审时度势、冷静沉稳

3、领导以身作则,方能令行禁止

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讨生活时,无论受到怎样的待遇,都坚持要把自己接到的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 不能不让人怀疑,除了忠心之外,他或者还有一种完美主义强迫症状。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不但促成了他成就大业,也清清楚楚地表现在了他的治国方面:水必要至清,人必须克己。 他自己是这么办的,也要求别人这么办,而且不许违反。

正是因这样朱元璋关键的文臣武将都非常守纪律,服从命令,对朱元璋也是毕恭毕敬。 朱元璋本人也做事踏踏实实,有分寸,有节制。 深得文武官员的拥护和爱戴!从而激励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命。 正是因为文臣武将的潜心配合,才在短时间内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掀开了大明历史的一页。

所以朱元璋能在短时间里面称帝不是没有道理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下一篇:腾讯游戏防沉迷怎么解除,游戏防沉迷怎么解除?
上一篇:北京安捷利商贸有限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