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私人战争》?

2022-12-04 10:51:4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8

因为裴淳华的精湛演技和敬业精神,以及玛丽·科尔文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才对马修·海涅曼执导的电影《私人战争》充满兴趣。 看得出,这是一部具有冲奥潜质、彰显人文精神的作品,是《聚焦》、《华盛顿邮报》之后,最值得期待的“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的电影。

然而,一切始于期待与幻想,一切终于无奈的现实。 与其说,《私人战争》是一部记述著名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的传记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宣扬西方自由观念、人道主义的主旋律电影。

如此极尽所能、明目张胆的直奔主题,让我仿佛看到了献礼片的影子。

作为一名亲身奔赴最危险的战争前线,在枪林弹雨中记录人性善恶的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的传奇一生,让本片占得题材的先机。 毕竟,极端强调政治正确和多元化的奥斯卡,早已被女权、同性恋、种族歧视、文化冲突、边缘人群题材紧紧捆绑了。

相继接拍了“雷声大、雨点小”的《贝鲁特》和《火狐一号出击》,以及历史剧情片《敌对分子》和《刺杀盖世太保》,这两年,因《消失的爱人》而差点拿到奥斯卡小金人的英国女演员裴淳华,似乎跟政治、现实题材卯上了。

有了好题材和好演员,奔着《华盛顿邮报》、《拆弹部队》使劲的《私人战争》,自开拍起便备受关注。 然而,成片的成色除了失望就是失望。 这当然和同类型题材太泛滥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想得太多、内容空洞,两面不靠、不伦不类。

以一言难尽的方式展示一个病态、矛盾的复杂灵魂,《私人战争》的表演门槛很高,裴淳华几乎凭一己之力,差点成功挽救了本片。 然而,全片在思想与主题上的“差之毫厘”,让主要人物的动机变得模糊又感性,难以得到观众的共鸣,人物站不住脚,整个故事也跟着变得七零八落、不知所云。

《私人战争》的布局相对比较传统,选择了人物与战争两条叙事主线,试图用双主线并驾齐驱的叙述方式,从精神层面关注和探讨,在“人为灾难”的战争中人性的痛苦、无力、悲悯与扭曲。 然而,糟糕的节奏与失控的剪辑,让本该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两条主线,成了相互竞争、相互践踏的恶性循环。

结果就是,观众感受到了很多“复杂的情绪”,接收到了或残酷、或温情的视觉暗示,却很难能真实的感触到痛苦与欢乐,触及到人性与心灵。 震撼人心并不难,但浅尝辄止的故事和不明所以的表达,很难引发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可以说,本片以战地记者女主的视角,兼顾了对战争的冷眼以对,与对战争受害者的热忱关注。 在一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漠不关注的战争中,平民的故事、人性的善恶,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这也是女主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裴淳华很努力的往这个方向走,却拗不过假大空的主题,以及平淡甚至平庸的表达。

浪费了好题材和好演技,这是《私人战争》失败的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创并没有想明白究竟该如何挖掘角色的矛盾内心,以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温情,留下的只有流于形式的西方普世价值观,与观众茫然、失望的尴尬表情。

下一篇:无锡市万荣铝塑包装制品有限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张蓉芳和朗平谁对中国排球事业贡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