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

2022-12-04 06:04:4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得益于梁冠华主演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让我们提及神探就会第一个想到狄仁杰。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并非只是神探这么简单!当然,关于“神探”称号的由来也并非空穴来风。 在《新唐书·狄仁杰传》中,就记载了狄仁杰的一则奇闻:“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狄仁杰在唐高宗仪凤年间担任大理寺丞,大理寺是唐代的最高审判机构。 狄仁杰在一年内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案人数超过了17000人,但这么多人中没有一个人伸冤!

断案如神的狄仁杰,成为了小说家的关注对象。 经过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大唐狄公案》的演义,“神探”就成为狄仁杰的标签,更有甚者称他为“东方福尔摩斯”。 但对于真实的狄仁杰而言,断案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工作而已,算是大材小用!

狄仁杰的仕途,是从汴州担任判佐开始的。 在老师阎立本的举荐下,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也就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法曹大人”。

在政法线上,狄仁杰的工作太过出色,再加上位居高位的老师阎立本支持,狄仁杰进入了帝都,担任大理寺寺丞,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也就是在这里,狄仁杰处理了积压案件,上万名涉案人员无一喊冤,震惊了朝堂,也让狄仁杰的名声大震。

公元679年,49岁的狄仁杰开始了开挂人生。 这一年,狄仁杰离开了政法口,担任主管财政工作的度支郎中,并担任唐高宗出巡汾阳宫的总负责人(知顿使),这意味着,进入了中央的狄仁杰已经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与重用。 从政法工作向财政工作转移,这是狄仁杰第一次转型。

(位于太原的狄梁公祠)

公元686年,狄仁杰受命前往宁夏担任宁州刺史,重点处理民族关系。 从中央财政工作再度成为地方大员,是狄仁杰第二次转型。 因能力突出,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爱戴,狄仁杰再次被调回中央,担任唐朝工程建设的冬官侍郎,这是狄仁杰第三次职业类型的转型。

公元688年,狄仁杰被任命为江南巡抚使,处理江南之地的淫祠。 同年回到中央后,被任命为文昌右相,行宰相之权。 这是狄仁杰第一次达到相位。 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有很多个,所以此时的狄仁杰还不是统领百官的大宰相。

688年9月,狄仁杰第三次离开中央,担任豫州刺史、复州刺史。 3年之后的公元691年9年,狄仁杰第四次回到中央,担任主管全国人口的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管理人口工作,也可以当作狄仁杰第四次的职业转型。

不过宰相之位还没坐热乎,692年狄仁杰受到来俊臣的诬陷,被贬为彭泽县令。 696年,契丹作乱,为了稳定局面,武则天决定任用狄仁杰来平息叛乱。 狄仁杰先被任命为魏州刺史,后调任幽州都督,开始在军队任职。 这是狄仁杰第五次职业转型。

(梁冠华扮演的狄仁杰)

公元697年,狄仁杰第五次回到中央,第三次成为宰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之后又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行使纳言弹劾之职。 担任纪检工作,算是狄仁杰第六次职业转型。

一年后,突厥又来河北作乱,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反击突厥。 这是狄仁杰第二次掌管军队,68岁的狄仁杰排兵布阵依然易如反掌,很快就击退了突厥。

公元700年,狄仁杰回到中央后不久,便阖然长逝。 武则天痛哭流涕,决定废朝三日,以示哀思。 晚年时期,狄仁杰依然为帝国奔走。 在小说《最后的狄仁杰》的中,聚焦狄仁杰的晚年,带领读者亲眼见证身为帝国宰相的狄仁杰在人生最后一年,鞠躬尽瘁,令人泪目。

上文梳理了狄仁杰一生主要担任的职务,从中央到地方,狄仁杰的工作也遍布了政法、财政、民政、住建、纪检、军队。 不论是治理地方,还是治理一国,狄仁杰均能游刃有余完美胜任,如此之能,世所罕见!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有治世之才,方才名垂青史!

下一篇:为什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打不过乌合之众的大顺军?
上一篇:如果你离开目前岗位去流浪,也能和流浪大师一样火,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