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蒲松龄的传说?

2022-12-03 22:32:2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1658(清顺治十五年),蒲松龄19岁。

这一年,蒲松龄要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科举考试,这场考试决定他是否能成为秀才。

在此之前,蒲松龄已经在县、府两次考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绩。

科举考试主要考八股文。 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起股到束股这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八股文写的是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文章格式死板,就连字数都有规定。

考试这一天,天刚刚亮,考生们排着队进入考场。 蒲松龄也随着队伍进入考场,领了试卷,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

随着考场院门上锁,惊木响起,考试开始了。

此次考试的题目是《早起》。

蒲松龄看着题目犹豫起来,如果按照八股文的要求写文章必然写得死板,可是不按八股文写恐怕难以出众,究竟如何是好,蒲松龄深感为难。

最终,蒲松龄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篇文章。 他将大官儿早起去朝廷争权夺利、小人早起奉承拍马融进了文章之中,一篇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文章就这样写就了。

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是著名诗人施闰章。 他本人非常不喜欢八股文,出的考题也带有一些诗人气质。

果然,施闰章看了蒲松龄的这篇文章后,大加赞赏。 施闰章的批语是这样写的:好像是空中闻到了奇异的芬芳,把有些人追逐富贵的丑态集中在“早起”这两个字上面。 读了这样轻松明快的文字,使人能享受到甩着胳膊随意游玩的乐趣。

这一次,蒲松龄又得了第一名,考中秀才,成为施闰章的学生。

下一篇:出外旅游用哪个网站订房方便快捷?
上一篇: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是东晋谢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