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滑路面上,适时四驱+普通轮胎与两驱+全地形轮胎哪个通过性更好?

2022-12-03 19:37:5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7

不同路况适合的不同驱动形式和轮胎组合如下湿滑路面,适时四驱加普通轮胎。

泥泞路面,适时、分时或全时加MT泥地轮胎。

攀岩式越野,分时四驱加MT/AT全地形胎。

穿越式越野,适时四驱或全时四驱加AT胎。

两驱加AT全地形胎意义不大,拖过性会有所提升但仅限于正常通行。

AT全地形轮胎的特点为胎冠花纹比较粗犷,花纹之间是间距明显加大,尤其是横纵交叉的纹路比较夸张;大花纹能够在泥泞路面提高通过能力,因为能抓到更多的泥并快速的刨到坚硬的路面以提高摩擦力。

不过由于轮胎硬度的提高以及花纹的特殊处理,这种轮胎的公路性能(摩擦力)也会有所下降,在湿滑铺装路面的失控极限会明显升高;所以按照问题描述的场景,两驱加AT胎反而会带来反效果。

其次两驱车因没有差速器限滑功能,即使用MT胎也很难在泥泞路面脱困;假设一侧车轮在泥地中打滑,则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会通过普通差速器全数传递至打滑轮胎,因为动力需要克服的是阻力,打滑轮胎阻力小则能获得全数动力。

那么结果则是打滑轮胎快速刨出深坑导致车辆托底,最理想的结果也是一侧轮胎刨到坚实路面后摩擦力加大,而如果大于另一侧车轮的摩擦力则这个车轮开始打滑;两侧车轮获得同样动力的概率很低,在交替的打滑中车辆最终还是会托底。

所以两驱车不论使用哪种轮胎都很难实现理想的脱困,除非如某些量产车为后轮驱动加后桥差速锁才能有些越野脱困效果,但是与四驱车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异。

即使是最普通的城市SUV适时四驱,在四驱模式中前后桥也能获得50:50的相同动力分配,前轮拉后轮推能在前轮打滑后依靠后轮脱困,反之也想同;其次四驱车几乎必备电子限滑或限滑差速器或差速锁,电子限滑和限滑差速器可以在某一个轮胎打滑后主动为其刹车,动力能够向对侧不打滑的轮胎传递动力,只要限滑制动力够强再配合AT胎脱困概率会更高。

而差速锁能够依靠齿轮结构完全锁止差速器的差速功能,两侧传动轴会以相同的转速输出相同的扭矩,两侧车轮以同样的转速转动则能有效防止车辆打滑或陷车;如使用AT胎更是锦上添花,车辆脱困表现会有更大幅度提升。 这就是四驱的价值所在,两驱车如果能实现四驱的能力,各大车企还有什么理由推出制造成本更高的四驱车呢?

所以两驱车没有必要深度改装,尤其是前驱车不用折腾,因为前驱车在爬坡时会因重心后移导致前轮抓地力大幅下滑,即使是AT胎也不能实现理想的脱困;如为后轮驱动车辆可以尝试使用AT胎,但仅靠轮胎还不能起到绝对效果,最好是AT胎加差速锁,激活锁止后依靠50:50动力分配的两个后轮也能保证大多数可预见路面的脱困,当然越野车赛道还是不要尝试的好,术业有专攻不能妄想跨界还能拿到好成绩。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

下一篇:有没有大学本科中途退学的,现在怎么样,后悔吗?
上一篇:山东诚光工贸有限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