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在餐桌上,为什么不去跟别的富豪比,而是有啥吃啥?

2022-12-03 14:48: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首善!别人是土豪,他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别人大鱼大肉,他把钱都捐了,层次不一样,追求自然不一样!

曹德旺,1946年在上海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父母连名字都没顾上给他起,从小就叫“小印度”。

他的家族在高山镇里是望族,曾祖父曹公望,是福清的首富。 曾祖父努力积攒下的家业,到他爷爷的时候,逐渐衰落,直到破落,在他父亲出生前就已经这样了。

他的父亲自小随舅公到日本打工,1936年,他姐姐要父亲回家成亲,父亲回到高山,与母亲成了家。 当他想再回日本打工时,中日开战,就留在了上海,舅公就把他父亲留在日本赚到的钱十万日元都汇了回来。 当时的汇率,日元比美元还值钱。

一下子收到这么多钱,不知道该干什么好,后来什么都做,还成了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

1947年,曹德旺的父亲决定举家搬回福清高山,就买了一艘栅动铁壳船,装载家中所有的财产,他当时想,把东西运回来后,船还可以租给别人运输用。 一家六口坐客轮回,没想到,客轮抵达马尾几天了,货船却迟迟未到,原来是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了。

曹德旺的母亲,陈惠珍,是地主家的千金,嫁给他父亲时,外公给了很多陪嫁,母亲都换成了随身携带的细软,又换成了地,在高山置办了地产。

当时出了一件事,给他家盖房子的工人,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们的家人就去曹德旺家闹,让他们赔钱。 曹的父亲不堪其扰,又回到上海经商。

对于曹德旺的母亲来说,接下来的生活十分艰难。 身边6个要吃要喝的孩子。 于是她卖掉了最后的首饰,买了十几亩地,请曹德旺的舅舅帮助种地,因为山地比较贫瘠,只能种些红薯、花生、青菜。

当时,曹德旺这些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地里的收成,根本不能解决家中的口粮,而他父亲挣的我,在那个年代又不能按时送回家。 所以,他们小时候经常忍饥挨饿,时常一天只能两餐,多数也只是汤汤水水。

饿得难受了,他们会叫,他的母亲就把他们集合到院了里,坐在小凳子上,围成一圈,吹口琴,玩游戏。

曹德旺说,母亲总交代他们,千万别告诉别人自己家只吃两餐,让住: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志气!

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破烂不堪,但却很干净,缝补尽量在里面,不让外人看见。

曹母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穷不可怕,最怕的就是没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作为曹德旺这样一个从小苦惯了的人,他的行为我完全能够理解,而且他与那此暴发户有本质的区别!他是值得尊敬的人!

曹德旺有句话:有福者,必须先有量,福是从气量中求。

以上内容源于曹德旺亲笔自传《心若菩提》!

下一篇:普陀山的介绍?(普陀山十大景点介绍)
上一篇:清徐县白连根贸易服务部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