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到底怎么押韵?

2022-12-03 12:26:4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1

汉字的发音,用汉语拼音来解释,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合拼而成,比如“人”字的发音,由声母r和韵母en拼出来。 所谓押韵,就是两句话,各自最后一个字的拼音韵母相同。 比如人(r-en)和真(zh-en)、春(ch-un)。 这里春字的韵母un实际是uen的缩略规范,其中en是韵尾,押韵,只要韵尾一致即可。 平仄,是汉字发音的声调,平声,过去分阴平、阳平,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过去有上、去、入三声,上声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三声,去声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四声。 入声,这个声调,在今天的标准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入声字,今天已经分摊进其他四个声调里,其中以归入平声的居多。 作为诗词、诗歌来讲,由于体裁的不同,押韵的方式也略有差异。 像我们看到的古诗中的五言、七言等体裁,是两个五言或七言句子合成一个完整句子,称为“一联”,每联的结尾押韵。 而且,韵字的声调必须保持一致,即平声和平声字相押,仄声和仄声字相押。 平仄声调之间不得押韵。 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一联中的两个句子都需要押韵——其一长诗(篇幅较短的诗,中间换韵的情况极为罕见)换韵的地方,换韵的一联,首句要起新韵,次句要押新韵,其后,每联一押新韵。 其二,就是一首诗的首联首句,通常可押可不押,主要看首句尾字的声调,如果首句尾字的声调与全诗韵脚声调一致,则必须押韵,反之,则不用押韵。 这就是你问题中所举例子,为什么一二句押韵——因为首句尾字是平声,所以必须押韵。 第三句不押,因为第三句与第四句是一联,联尾押韵即可。 且格律诗一联中上下两句的平仄要对应起来,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它不能和平声字来押韵。 拓展资料:释义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下一篇:佛山市禅城区如安明贸易商行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斗罗大陆《绝世唐门》里史莱克七怪都是什么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