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典细胞学时期(什么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2022-12-03 08:19:2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什么是经典细胞学时期

该时期应用固定、染色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分裂活动。 由于显微镜装置的改进,分辨率的提高,发明了固定液、石蜡切片技术和染色技术,以E.van.Beneden、Richard Altmann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相继发现了中心体、染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并发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839年著名的显微解剖学家捷克人普金耶(Joannes Evangelista Purkinje)首先用protoplasm这一术语描述细胞物质,提出了细胞的原生质(protoplasm)这一概念,并认为这是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总称。 1861年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了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 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protoplanst)的概念,即细胞是由细胞膜包围的一团原生质,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 这一概念显然比细胞(cell)更确切了。

1841年波兰人R.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无丝分裂),1879年德国人W. Flemming观察了蝾螈细胞的有丝分裂,于1882年提出了mitosis 这一术语。 后来德国人E. Strasburger(1876~1880)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认为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 1883年比利时人E.van Beneden和1886年德国人E.Strasburger分别在动物与植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至此发现了细胞分裂的主要类型。

随着显微镜原理和装置的发展,显微镜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并发明了石蜡切片技术和建立了若干重要的染色方法,相继发现了各种重要的细胞器。 如1883年比利时人E. van. Beneden和德国人T. Boveri发现中心体。 1890年德国人Richard Altmann描述了线粒体的染色方法,他推测线粒体就像细胞的内共生物,并认为线粒体与能量代谢有关。 1898年意大利人C.Golgi用银染法观察高尔基体。

下一篇:王字旁加个缶字读什么?
上一篇:中国人每人都有生肖的原因:受干支纪年、天干、地支因素的作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