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之生命奇迹(唐山大地震的奇迹)

2022-12-03 08:09:3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5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但距离唐山仅115千米的一个县却只有一个人死亡,不能不说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个县为什么能避免重大伤亡呢?

惊人的消息

1976年7月20日晚,河北省青龙县一个名叫王春青的年轻人,火速从外地赶回县里后,立即跑到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家里汇报

“专家说了,7月22日到8月5日,咱们这一带可能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赶紧向县领导汇报吧!"

“你说的当真?"王进志心里当即一紧.

“千真万确!"王春青拍着胸口说。

“那咱们赶紧向上面汇报吧!"王进志拉起他就跑。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五天前,作为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被派到唐山市参加京津唐渤张地震群防群测经验交流会。

从会上,他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那是一个十分平常的经验交流会议,有三百多人参加。 王春青一连开了四天会。 7月16日晚,正在宿舍闲坐的王春青听说有个专家晚上要召开座谈会,于是他立刻赶了过去。

这次座谈会,是当时国家地震局华北组组长汪成民主持召开的。 汪成民一直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并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的意见一直未得到重视。 在此次的经验交流会上,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但主持会议的领导并没同意,只让他在晚间座谈会上讲,并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的意见。

当时参加座谈会的人并不多,只有五六十人。 王春青走进会场时,座谈会已经开始了。

按照当时的会议惯例,开始都是说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到了最后,汪成民才讲到了关键的震情。 “1976年7月22日至8月5日之间,京津唐渤张地区将有5级以上的地震,下半年至明年,华北可能出现8级地震,大家回去以后要对震情重视起来。 "王春青一字不漏地将汪成民的讲话记录在了笔记本上一一他没有想到,20年后,他的笔记本成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在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展出。

参加完座谈会后,好多人对汪成民的讲话并没有太在意,但年轻的王春青却非常重视,非常着急,他对专家的话深信不疑。 7月19日会议结束后,他赶紧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当时从唐山到青龙虽然只有115千米路途,但没有开通直达车,王春青连夜绕道北京、兴隆,返回青龙时已经是20日的晚上了。

紧急避震

回到青龙县后,王春青赶紧向县科委主任王进志汇报。 王进志又赶紧向县委常委,分管科委工作的县革委会副主任马刚汇报,马刚也感到事态重大,立即向县委书记冉广歧汇报。 县委为此专门开了一个小会,听取王进志汇报。 同时,县委常委马刚、于深等分别带人到下边的公社去检查安全工作。

7月24日晚上8点,青龙县县委再次召开紧急会议,专门听取王春青的汇报。 会上,常委会做出了三项决定:

一是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二是加强地震知识宣传;三是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 "

7月25日,在青龙县的“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县委临时做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果真的地震了,对群众交代不了啊!"

在邻近县市都热火朝天促生产的情况下,青龙县却在紧锣密鼓地部署防震工作。

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完全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 县里的有线广播反复播放着防震知识,王春青那几晚待在办公室值班,但他睡觉的时候,都把房门一直开着。

7月27日晚上,青龙县召开“八百入大会",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在会上,做了最后一次震情和防震减灾动员工作报告。

所有的公社,都做好了应对大地震发生的准备工作。

地震果然发生了。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县革委会副主任马刚在睡梦中被摇晃的房子惊醒了。 他赶紧穿好衣服,向附近的广播站冲了过去。

“我是县革委会副主任,这是地震,大家不要慌! "马刚在广播中大声喊道。 话没说完,青龙县委大院的围墙摆动了几下轰然倒塌。

地震发生之时,王青春在屋里睡得正香。 因为头天晚上,他值了一夜班,感到特别疲倦,于是回到屋里倒头便睡。 迷迷糊糊之中,他被同屋的人拽起就跑:“地震了,快跑吧!"跑出屋外,看着周围不停倒塌的房屋,王春青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地震发生了,他心里压了几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不可想象:假如地震没有发生,人们会怎么看待他!

一个年轻人不经意间带回的一个消息,挽救了青龙县。 据资料记载,青龙县有180000间建筑物在大地震中被毁坏,完全倒塌的超过7000多间。 相比于唐山的24万余人死亡,青龙近40万人民的生命得以保全了,全县只有一个人在大地震中死亡,并且是死于心脏病突发。

青龙创造了一个奇迹,尽管这个奇迹是在无意间创造的。 它告诉人们,如果地震可以预测,将会减少、甚至不会有人员伤亡。 尽管在多年的争议中,只有青龙品尝到了地震被准确预报的甜果,但围绕着地震预报的争议仍然在进行着。

也许,在对待地震这样重大的灾难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下一篇:详解03式冬季军服:女兵绒衣为何拉锁放在领子后面?
上一篇:关东大地震之火海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