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连续性和 ___)

2022-12-03 08:09:1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6

1.突发性

地震是突发性很强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孕育过程时间虽然很长,但发生却只有短短的十几秒至几十秒时间,而且绝大多数地震是在没有发现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地震预测预报仍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纵使地震预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我国,在震前做出成功预报的震例仍是极少数,多数地震是在没有准确预报的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袭击往往使人们猝不及防,所以地震灾害的显著特征是突发性。

2.破坏面积广

地震破坏范围与烈度有关,通常把VI度作为划分界线。 一次5级地震VI度以上破坏面积大体在数十平方千米,6级地震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7级地震在数万平方千米,8级地震可达数十万平方千米。 破坏面积广是地震灾害的第二个特征.

3.续发性和多发性

地震力破坏房屋及工程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引发爆炸、火灾、毒品泄漏污染等灾害;地震力破坏自然环境,在山区可引发山体滑坡,阻断交通,埋没农田、村庄、截断河流,再引发水灾;地震还引起海啸; 人畜遗体若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可引发瘟疫蔓延。 地震造成的破坏会诱发出一系列二次灾害、三次灾害,形成灾害链。 表明地震灾害具有续发性和多发性特征。

4.灾难性

据史料记载,近百年来全世界遭受地震毁灭性破坏的城市有26座,大地震在几秒至几十秒的时间里,使人们美好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人员伤亡和受灾人口之多都是罕见的,1556年华县地震有83万人罹难,1920年海原地震使23.4万人丧生,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虽发生在云南边疆,受灾人口仍多达516万,其中重灾和特重灾民有141万,种种事实表明地震灾害是具有灾难性的。

5.地震救灾活动的艰巨性严重破坏

性地震发生后,以震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一切经济活动中断,社会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甚至导致灾区丧失基本自救和自我恢复的能力。 社会生活一时陷入瘫痪状态,抢险救灾工作主要依靠外部支援,需要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紧急救助。

6.社会性

地震对社会的破坏效应是多方面的。 地震的突然发难,开始了一个非常时期,使物质匮乏和生存问题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处于极大的恐惧、失落之中,会导致社会失控。 唐山地震后的半年里,中国东部几乎都笼罩在地震恐慌的气氛之中。 所以恢复重建家园同样是十分艰巨的,对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重建唐山耗资上百亿元,历时十载。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事件分为以下4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下一篇:大石桥市富祥精致餐饮厅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东南亚旅游资源:概况特点(河南旅游资源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