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发展历史:万维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

2022-12-03 05:22:1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0

1990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首个网页浏览器——World Wide Web,1991年8月6日正式启用,这就是“万维网”。 万维网是个资料空间,由于能让人获取又快又廉价的信息,很快便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宣布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 它革新传播方式,塑造新平台,既改变了传播者,也改变着受众,并让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新名字——网民。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因特网已经出现,但只有极少数专家才能使用。 1991年,当时年仅36岁的蒂姆·伯纳斯·李,把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推开了——全球信息瞬间出现在指尖,而且不收一分钱……世界因此变得丰富而多彩!

早在孩童时代,蒂姆就接触到计算机。 他平常最喜爱的游戏,就是用穿孔卡片拼搭计算机,还在穿孔纸带上画图。 1984年,蒂姆从牛津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瑞士日内瓦,进入欧洲原子核研究会(CERN)建立的粒子实验室,并接受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为了使欧洲各国的核物理学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进行合作研究,委托他开发一个软件,以便使分布在各国、各地的物理实验室、研究所的最新信息可供大家共享。 虽然软件开发非蒂姆的本行,但强有力的诱惑促使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超文本技术已经出现,但当时还没有人想到把超文本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上来。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一次蒂姆端着一杯咖啡,走在实验室的走廊上,怒放的紫丁香花香伴随着醇香的咖啡,霎时蒂姆脑中灵感迸发:人脑可以透过互相连贯的神经传递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为什么不可以经由电脑文件互相连接形成“超文本”呢?

说干就干。 1989年仲夏之夜,蒂姆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 虽然这个Web服务器简陋得只能说是CERN的电话号码簿——只是允许用户进入主机查询每个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 1989年12月,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 Wide Web,即我们熟悉的WWW。 1991年5月,WWW在因特网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轰动,并很快被广泛推广应用。

如果说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联通,那么万维网就实现了网页的联通,并最终实现了网络虚拟环境上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世界网民数量达18亿,其中中国网民突破5亿。

下一篇:颐和园在哪?(颐和园在哪?)
上一篇:松原市丰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