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滴滴收购后,优步的员工何去何从?

2022-12-03 04:12:5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2

实际上,在宣布与滴滴合并的当晚,优步中国立刻召开全体员工会议 ,关键信息包括所有优步的中国员工逐步转至滴滴出行体系之下,同时发放6个月基本工资+6个月股票价值,条件是至少一个月后离职。

不管懵逼的普通员工如何在朋友圈里转发「born to be proud」,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时间纠结犹豫,连惶惶不安的观望都被直接省略,反正熬过一个月,是去是留, 都是和滴滴的牵扯了。

大写的尴尬。

和过去一段时间为数众多的大公司合并案相比,优步中国的这一员工安置方案,倒是显得不很套路。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过去几年里互联网大公司合并对人员安置的套路:

优酷+土豆

2012 年 3 月,优酷与土豆宣布以100%换股方式合并,公告称双方将继续保持网站及团队独立发展、运营。

仅仅 5 个月后,王微退出优酷土豆集团董事会,正式告别土豆,11月起,合并后的新集团正式更名合一集团。

就在合并后的一年里,集团共有40多名总监以上人员离职,大部分来自土豆网,包括原土豆网COO、CFO、CTO、土豆网总编辑、土豆网首席战略官等。

而在普通员工层面,集团继续发放股票,但处于弱势的土豆员工大多领到的是期权,而优酷员工的则是限制性股票。

并且,在合并后的一年里,2000 人左右过的新集团,在一年里入职近1300人,离职约700人。 离职员工中,优酷、土豆各占一半,集中在就职2—3年的员工,其中土豆员工被动离职较多,优酷以老员工主动离职较多,可能原因是,新的集团公司采用新的考核制度,既不同于原优酷季度奖励,土豆 13 薪的大锅饭,使得老土豆们有了拿奖金的甜头,老优酷则奖金变少,且发放周期变长。

所谓独立发展运营,并没有人真的傻到当真吧?

58+赶集:

2015年4月,58同城和赶集网宣布合并,公告称双方将继续保持网站及团队独立发展、运营,新公司实行双 CEO 制。

但仅仅 5 个月后,双方的业务部门,如房产、招聘业务、产品、技术和后台 ,已经一步到位合并成了一个。 原分处两办公地点的员工也搬入了新大楼同处。 姚劲波则对外强调,「以后没有『赶集』这个名字了」,不要再说你是『58』的,我是『赶集』的」。

11月儿,杨浩涌宣布出局,带着原赶集的骨干团队投身瓜子二手车的新一轮创业。 而在杨浩涌辞去联席CEO一职之前,赶集网的管理层已经多数选择退出,去从事新业务或者创业。

至于原来为数众多的赶集网普通员工,不过是惶惶观望中,各择其主鸟兽散,聚光灯不会打到他们身上。

大众点评+美团

2015 年 10 月,大众点评和美团宣布合并,成立新公司新美大。 合并后,原大众点评 CEO 张涛在公司内部传达 “不裁员、不降薪”,稳定人心。

但 仅仅一个月后,新美大调整架构,美团 CEO 王兴担任新公司 CEO ,张涛不再任联席CEO,同时合并双方业务部门,在公开的人事任命中,美团高管掌握绝对优势。

同时,美团和大众点评不再各自独立运营,各地区美团管理层正式全面接手原属两个公司的到店餐饮业务,大众点评被踢出餐饮支柱业务, 因为双方的到店餐饮业务销售团队重合度最高达80%,重合人员通过内部转岗笑话,几个月的时间有数千人转到了丽人、结婚、酒店旅游、外卖等集团内部板块,均为低频低价的起步领域,一切从零开始。 在流言和观望中苦熬了几个月的大众点评员工最后其实只有三条路可选:原地等死、转岗或者离开。

携程+去哪儿

2015年10月26日,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 合并后,去哪儿继续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运营,百度成为携程股东之一,双方将全面合作。

2016年1月4日,去哪儿网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调整,创始人庄辰超(CC)和赵轶璐离职。 据媒体报道,在核心人员与高管选择了离开后,去哪儿网进行了一场组织架构重组,其主要部门调整为大住宿事业群、机票事业群、无线事业群、智能住宿事业部、车车事业部、度假事业部。 调整中的去哪儿部分酒店业务交给携程,大部分去哪儿网酒店员工离职。

而在调整期间,双方还进行了数次员工离职辟谣。

以上只是简寻通过公开资料搜集的部分套路明显的大公司合并员工处置方案,实际上,在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合并之年的 2015 年里,所有巨头公司的合并案中,对普通员工的安置几乎都是这个套路:宣布维持双方团队独立——辟谣离职潮——安置条款博弈——业务重组和成本控制之间一波一波的逐步清除。 按照官方说法,大家最后都是主动离职。

若要总结,用钝刀割肉、文火煮蟹,大概比较合适。

实际上,任何一桩合并案中,没有人会把「一切照旧」当真话来听,无论资本、企业、员工还是媒体,都知道这不过是个维稳和挡话的借口。 成王败寇,剩者出局,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但古往今来也确实很少有这么荒唐的局面,对于那些一砖一瓦建起了大厦的普通员工来说,搬砖时是主人公,合并时是鼓中人,最后还要莫名其妙为资本的平稳过渡背一口主动离职的锅。

相比之下,优步中国和滴滴合并后,没有立刻就泛着泪光说要管你们到底,也没有挨上几个月等舆论风头过了再安置,而是手起刀落地表示,game over!

这当然因为优步中国和滴滴出行账面上都海足够有钱,刚刚起步优步的员工体量没有臃肿到难以处置,出行市场不容喘息各种因素,但手法也的确足够快速、凶猛、干脆。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对往昔梦想真正的最大尊重了。

所以,也没什么好何去何从的。 双方合并后,优步不可能保持原有的发展态势和人员扩张,渐被边缘化也是可能的。 既然补偿方案这么快就出来了,无非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下一篇:虞城县迈万家塑料制品厂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不怎么用手机和微信的人,他的社交圈会不会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