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让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成为现实

2022-12-03 03:33: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作者:熊丙奇

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特殊教育相关话题建言献策。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残联副主席雷建威提出,加快推动特殊教育立法,以保障特殊儿童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他表示,“希望广州先行先试,推动特殊教育立法,给予这部分群体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 从社会角度来说,人们也需要认识、理解和包容这些特殊人群。 ”

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有两个思路:一是设立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如从2014年起,广州已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各区至少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职高部或1所普通中职学校开设特教班。 二是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即由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儿童入学就读,这是发达国家保障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促进特殊儿童更好融入社会的主要方式。

总体看来,我国特殊儿童家庭,越来越希望孩子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我国也在推进随班就读相关工作。 但是推进随班就读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与阻力。 《特殊教育法》的立法,应着力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

把特殊儿童集中在特殊学校进行教育,无论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教学活动组织看,都更便利。 一地只需要建一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即可。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对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并不利。 随班就读方式,不但可消除对特殊儿童贴标签的做法,还有利于培养所有学生形成平等的意识。 但是,从具体实践看,随班就读的推进并不顺利。 不少普通学校没有接收特殊儿童的校舍条件,如没有无障碍通道、设施;有的学校虽然接收特殊儿童,但缺相应师资,要求特殊儿童监护人到校陪伴学习,这让家长不堪重负,也令其他学生、家长对特殊儿童另眼相看;在追求考试成绩的学校环境中,有的老师对成绩不好的特殊儿童并不待见,家长联名要求特殊儿童转学的事也屡屡发生。

要推进随班就读,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 首先全社会要形成新的教育公平观,教育要面向人人,给每个学生人人出彩的机会。 发展面向人人的教育,就要求把每所中小学都建设为特殊儿童友好校园,建设无障碍校园。 对此,有一些人不理解,质疑花这么多钱建设无障碍校园的意义。 这恰恰折射出狭隘的教育公平观。 他山之石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靠坐轮椅行动的残疾学生,也能在校园里畅通无阻;在加拿大,为保障所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对于那些不能自主行动的特殊儿童,政府每年还为每个特殊儿童出资3万加币聘生活教师,照顾他们在校园的学习生活,而无需家长陪伴。 这无疑需要大笔投入,但这是推进教育公平必须的支出。 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配齐进行特殊教育的师资,同时转变育人理念。 即便有学校老师、其他学生都富有爱心,但教师也不可能在特殊儿童身上花更多时间,家长疲惫不堪地陪孩子读书,最终无奈地把孩子转到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或者选择退学,是不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遭遇的现实困境。

我国正在推进建设儿童友好社会、城市,对特殊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是建设儿童友好社会的重要方面。 进一步说,评价是否对儿童友好,特殊儿童是否享有与普通孩子平等的求学机会,是重要指标。 从这一意义说,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不只是保障特殊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更是以新的教育观,构建新的教育生态。 这是我国扩大教育公平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熊丙奇)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下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四川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上一篇:怎样快速学会拼读?(如何快速学会拼音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