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为什么能成为美国青少年最喜欢的社交产品?产品亮点在哪?

2022-12-03 01:46:3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7

今年6月,Snapchat的DAU达到1.5亿,单日流量已超越 Twitter,成为全球发展最快速的社交应用。 到今年秋季,Snapchat正在成为美国青少年的社交应用首选。 而与此同时,其他社交应用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现状:

作为美国社交网络的鼻祖,Facebook 正在遭遇成长的尴尬期。 在关键的流量数据上,正逐渐成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用户量出现下滑,该类人群正更多地转向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和Snap旗下的“阅后即焚”通讯应用Snapchat。 从而Reddit等高人气论坛的评论中看,青少年远离Facebook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她们不想在父母存在的平台去进行网上社交活动;想要证明独立性。

而对于Twitter,美国年轻人开始将其定位于它只是一款用来抱怨,表达自己的应用,很少也很难在上面找到朋友。 很多学生会使用它,也仅仅只是用它来抱怨学校。

Tumblr 和 Twitter 非常相似,却很少有人写上自己的名字。 它像是一个秘密社群,周围很多人在用,却没有一个人会去谈论它。

而Linkedin则是个相对严肃的社交圈,不能嬉笑打闹,用于认真的记录自己的简历,以保持职业人脉,其他用途包括找工作、社交、招人等等。

相比上述应用,Snapchat的定位更加垂直于社交领域,强调关注与互动,旨在打造朋友间更为亲密的社交网络。 其中Snapchat在社交应用交互逻辑上的革新,特点是追求快速分享的“阅后即焚”新玩法,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差异化市场博弈范例。

但是,对于Snapchat的认知,你如果还停留在“阅后即焚”四个字上,那这样的想法就太狭隘了。

以产品私密性的特点吸引用户只是这款应用价值实现的第一步。 Snapchat最初吸引人的功能并非图片的可消除性,而是它比短信甚至其他分享工具可以更快地发送出图片给你的好友。 显然,snap是想要创造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如何去吸引用户?在吸引了用户以后,如何让客户在平台上留存并产生口碑效应?显然,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要充分满足顾客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最大化的产生口碑效应。

在社交过程中,人们喜欢分享,但又受约束和限制。 Snapchat就是把用户的这种喜欢分享和受约束的感觉抽象出来,加工、转化出来的社交产品。

有使用者表示,“在Snapchat上面,我可以真正的做自己”。 在这里,你不用在意他人是否给你点赞,因为只有你主动和她们分享的亲密朋友才能看到你的照片;在这里,你可以不用像使用ins一样,拍照两分钟,修图两小时,最后展示一个光鲜亮丽的自己;在这里,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创建各种只能保存24小时的stories。

社交乐趣最大化,包装展示最小化。 在Snapchat,用户可以放松心情去感受社交带来的快乐。

Snapchat的大火对中国市场也有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

尤其是在与国内的社交领域进行横向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QQ或是陌陌,市场上几乎已经不存在纯粹的社交产品。 当短视频、直播、内容社群等成为了社交产品们的标配,社交已经成为了一片让创业者望而生畏的红海。 而Snapchat的存在有些类似于创业者们的鸡血,让人们相信“社交的饼”可能并没有画完。

从2012年Snapchat上线至今,国内相继出现了不下50家类似的应用产品。 只不过,擅长走出去引进来的中国创业者们,这次并没有成功复制同样的生长轨迹。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中西方用户的思维差异。 美国年轻人从小接受开放式教育,娱乐活动较多,随时都有精彩的瞬间想要分享。 而在国内,国人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骨子里多少都有内敛的天性,不是大多数人都有那种分享私密照片的兴趣的。

其次,国人乐于分享的原因来源于炫耀和展示,人们总是希望给别人展示自己好的一面,而snapchat的模式无法满足用户的虚荣心。 除非有一天人们都能放下面子而且能具备娱乐精神,那中国版Snapchat兴许能够火起来。

显然,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将海外社交应用引入中国市场,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只有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人的兴趣特点,走本土化道路,才有可能创新出即时通讯社交应用。

下一篇:小学生该如何安排假期生活?(小学生假期如何安排最合理)
上一篇:韩国拉面和方便面区别?(劲爽拉面和普通方便面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