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谚语和俗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2022-12-02 23:00:3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0

知识点:谚语、俗语、短句、活泼

汉语里面有很多的谚语,并且是自古就有的。 《史记》里面就有很多古谚,像:“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等。 能够说谚语是人们根据自己对自然界、对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发出来的,是在它使用过程中不断加以凝练,而且广泛地流行开来,能够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短句。 它们具体来源于何时何地,是什么人创造的,一般弄不清,而是在人们之间互相口耳相传,历久不衰,它们是相对稳定的,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一个谚语常常有好几个说法。

谚语常常又叫俗语,像《红楼梦》中的两段:

紫鹃道:“姑娘身上不大好,依我说,还得自己开解着些。 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是‘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况这里自老太太、太太起,那个不疼姑娘?”(第82回)

那刘姥姥先听很艰难,只当是没想头了,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 但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第6回)

所说的“俗话说的”实际上也就是谚语。 有很多人认为谚语和俗语有异,应有一些区别。 即使有些区别,那其实也是大同小异。 拿具体的一句话而说:还很难定个界限,说哪个就是谚语,哪个就一定是俗语,像“这山望着那山高”、“人怕出名猪怕壮”、“淹死都是会水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等等。

说话、写文章运用谚语或者俗语,都能带来相当好的修饰效果。 像上面说到的《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出口说话生动形象,也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与特点。 又像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有—句话:“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运用谚语来说明一个道理,不仅活泼生动而且准确贴切,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度。

下一篇:江阴佳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扬州画派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原因(扬州画派和扬州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