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相声俱乐部能跟德云社相抗衡吗?你怎么看?

2022-12-02 16:32:2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来头不小,成立于2003年,李金斗担任俱乐部主席。 恰巧!郭德纲在北京摸爬滚打多年后,同年正式将他的团队更名为北京德云社,规模也扩大到了十几个人。 从这两个专业相声团体阵容来看,当年德云社无法与相声俱乐部抗衡。 因为当年相声俱乐部的演员阵容是由知名演员带领的团队,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 例如:李金斗、孟凡贵、宋德全、贾仑、田立禾、王彤等。 这只是平时演出阵容,若俱乐部举办活动时各路曲艺名家是纷纷到场,例如:姜昆、李增瑞、方清平、刘兰芳、冯巩……等等,就这么说吧!你能想到的相声演员基本都到齐了。 论人脉、论排场、论气势当年的郭德纲在他们面前是毕恭毕敬:

德云社当年只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小团队,最大的腕就是郭德纲自己(无人知晓),也无人把他放在眼里。 相声俱乐部以低廉的票价(20元),面向工薪阶层。 短短一年就荣获各种表彰,05年还被曲协评为德艺双馨团体,被文化局评为优秀品牌团体。 笔者注意到有些网友提出质疑:20元的票价,场馆也不大即使都坐满也就398个座位,能够养活这么多大腕吗?确实就算是场场爆满,一个星期下来也只有不到8000块钱(每周一次演出),恐怕连场地费也不够吧?何况还得200多人的团队去分。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些演员大多数是拿体制内工资的,并非是个人成立的相声团队。 即使卖20元也不亏本,相当于由政府扶持的一个团体,主要以惠民慰问等演出为主,不在于赚钱。

相声俱乐部成立之初目的也不是与谁抗衡,目前俱乐部团结了全国800多位相声演员(全国除德云社恐怕都到齐了吧),个人团体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谁曾想两年后2005年,郭德纲打破常规,异军突起迅速火遍全国。 恰恰将相声推向高潮的不是“周末相声俱乐部”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德云社”,相声行业能有现在的春天,郭德纲功不可没。 杨议杨少华父子多年从事影视剧工作,也都回归相声剧场了。 新的相声团体也在不断的诞生,例如:相声新势力不但有了自己的团队,商演票价甚至超越郭德纲约一倍(3333元)。 笔者认为:这是好事,如果德云社一家独大未必是好事,缺乏竞争。 那么自从德云社风生水起后,几乎淹没了所有同行包括“相声俱乐部”。 当下论相声的水平实力,德云社必须在塔尖之上(无论你愿意不愿意)这是事实,无人能与其抗衡。

论人脉、关系、辈分、荣誉等德云社与相声俱乐部是无法比迪的。 不过总的来说,德云社是以商业的运营模式维持400多人的团队,而相声俱乐部是以惠民慰问演出为主的团队,两家并不冲突井水不犯河水。 现在百花齐放,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对于相声发展来说是个好事。 其实笔者觉得把这两家放在一起比较,不太合适。 毕竟相声俱乐部不是商业运营模式,多大的腕来演出都是20元(网站预订30元c位)。 其实如果相声俱乐部真能抗衡德云社话,当年火的应该是相声俱乐部才对。 如今德云社全球巡演,万人的场馆商演不断,这就更谈不上“抗衡了”德云社了(没什么可比性)。 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下一篇:有人说现在在医院挂专家号的时候,医生总是匆匆看一下就好了,对此你怎么看?
上一篇:在你眼中,“死”的定义是什么?与通常意义的“死”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