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一般的程序员未来出路在哪里?

2022-12-02 16:28: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7

年龄大的普通程序员,将来的出路无非就是以下三个:

稳定地待在一家公司,有一定产出效率,成为一颗螺丝钉,不出彩也不出丑,就像之前棉纺厂的工人那样,直到这家公司不行了,找另一家,继续做个普通一兵。 其实这事儿和几十年前的工人一样,只是时代不一样,职业的名字变了。 寻找相对优势,到稀缺你技术、能力、经验的地方,找到存在感。 比如一线城市回退到二线、三线;比如互联网顶级公司的普通程序员进入小公司;比如互联网行业的普通程序员进入传统行业有软件部门的公司。 转行,想干什么干什么去很多人认为,一个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相比较一个 20

来岁的毕业生,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必定是不如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所以要尽早转行。

那么问题来了,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程序员的职业发展到底如何呢?这也正是本次课程重点要和大家分享的。

首先,我觉得时至今日,相比其他职业,程序员仍然是一个投入产出比比较高的职业。 程序员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而是一个常青的职业。 程序员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员工福利都是非常不错的:弹性工作,定期团建,免费健身;一日三餐、零食饮料应有尽有。 对于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还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理工科毕业生而言,把程序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北京为例,应届毕业起薪在 8000-10000 元,比其他职业高出不少。

程序员在职业生涯第一个阶段,通常是 3-5 年。 这个阶段要以职业探索为主,脚踏实地写好每一行代码。 只有快速学习和成长,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职场立足,走好未来的路。

现在程序员的职业领域已经细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大数据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某某语言工程师、系统架构师、web 前端工程师、H5 前段工程师、H5 后端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等。

在每个专业领域又衍生出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 就拿编程语言来说吧,光是常用的编程语言至少就几十种,什么动态语言、静态语言、脚本语言、过程式编程、函数式编程、面向对象编程等等;主流的移动平台就有 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 。

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即使只是掌握一门技术,掌握它的语法特性和函数库还远远不够。 拿我们常见的 Java

来说吧,它的虚拟机、性能、集群、并发编程、分布式、垃圾收集、日志服务、异常等都需要深入了解。

本人在互联网行业干过十多年,共事过的程序员没有1000也有800了。 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最早一批同事老早就过了35岁了。

身边很多35岁以上的程序员,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公司,当然大多数也获得了不菲的物质回报。

确实还有不少程序员兄弟过了35岁,仍然在第一线工作,高级程序员或系统架构师。 在技术团队中仍然是核心主力人员。

但是,大部分不在了,我也和他们逐渐失去了联系,只知道回老家的挺多。

程序员的职业生涯有多长?10年、20年还是更久?顶级的程序员当然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他们因为其他的附加属性和能力,在技术路线上获取了其他职业发展通道,如技术合伙人、创业者、CTO等。

但这部分人毕竟占少数,1%?或者更少。

大部分程序员的职业生涯是由所在平台的生命周期确定的。 无奈的是,中国绝大多数公司生命都很短暂,三轮融资过不了的,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就被迫结束了。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找工作,换工作,一直折腾到35岁,再也过不了目标公司的HR和预算控制。

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和HR不深入了解程序员这个岗位,会刻意压低程序员薪资,好听一点的说法是给大家保留上升空间。

后果就是35岁以上的程序员经过人生的顶峰收入期之后,会保持这个水平或下降到以前的水平。

如果没有做好财务规划,或高估了自己的收入持续时长,这时候程序员压力会非常大。

有的程序员兄弟在30多岁贷款买了房,把娃也送进了私立学校,以为还有100万年薪的机会等着他。 突然断了高收入是非常恐怖的,习惯了一个水平的生活品质,突然下降,家庭、夫妻、亲子等环节会出现很多问题。

分享几个案例:

有个程序员朋友卖了房回老家发展,回家养猪三年了,后来发家致富,当然这也是运气好,赌对了赛道和行情。

有一个兄弟跟别人合伙创业,做技术合伙人,目前只领基本生活费的。 但公司融资境况堪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散伙了。

还有几个仍然在职场上飘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月薪从之前5-6万,降到2万多。 但有收入也算不错了。

在小公司做技术总监和CTO的,也有几个兄弟,目前没有一个混得安心的,公司前景不明,有的已经开始拖欠工资了。

有北京土著程序员,生活压力不大,技术上自己接一些外包私活,赚点除收租之外的零花钱的。

也有转行跟别人一起搞PPT融资的,都搞了两三年了,也没听到成功的消息。 倒是学会了很多互联网思维和名词。

有两个程序员转行做产品经理的,虽然转得早,但到了35岁这个坎,一样被社会吊打。 我突然意识到,产品经理、运营经理一样受35岁暴击,不止是程序员有这个焦虑。

创业算是一条出路,有个朋友开了个工作室,做微信小程序外包,这两年过得还比较舒服;还有一个赚灰产收入也不错(非黑产,刷刷投票关注点点赞之类的灰产),但不知道能不能长久,这块不能多说。

我想说的是,程序员趁年轻、收入尚佳的时候,好好做一下财务规划,早做一些被动收入的投资。

同时,尽可能扩展自己的附加能力,前面所说的做大公司或知名小公司的技术合伙人和CTO的那一群人,他们能拿到这个职位,根本原因并不在技术能力。 有些是兼职HR,能短期内拉一个成熟的研发团队;有些是产品和技术一起管,负责过全周期的产品研发的;有些是人脉很广,思路很开阔,能帮助公司融资或提供创新思路的。

希望各位兄弟早做准备,最好是先把钱赚足了,再搞点被动收入,35岁退休拉倒,干自己喜欢的事,平时赚点小钱,主力收入靠被动,这样人生就比较完美了。

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还在工位上奋斗的兄弟们,对自己好一点!

买个机械键盘,

平时站着办公,

多运动多喝水!

下一篇:有哪些历史推演题材的游戏值得推荐?
上一篇:社区团购的风还能刮多久?2021社区团购怎么样?